他们正争的不相上下时,司马光举荐了一个人——范镇。
这人一向公正严明,连官家的面子都不卖,难道还会卖别人的面子?
直至今日,范镇还偶尔在官家跟前念叨着子嗣一事。
官家当即就答应下来。
若能给范
镇找些事情做,想必范镇来见他的次数就能少多了。
苏辙依旧毫无动静。
倒是官家有几分坐不住了。
这一日宣苏辙进宫。
在官家看到苏辙时,却是微微愣了一愣,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苏辙就消瘦了不少。
官家只道:“……想必你也是为你兄长担心的吧?”
“这是自然。”苏辙微微一笑,面上却是神情淡然:“微臣从小与六哥一起长大,第一次分别就是在六哥去凤翔府为官。”
“说句不怕官家笑话的话,当初微臣与六哥分别之后,是食不能咽夜不能寐,总觉得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他微微叹了口气,道:“前不久,欧阳大人问微臣,若最后真不能还六哥清白,六哥若落得斩首示众的下场,微臣该如何做?”
“当时微臣听闻这话是久久不能回答,回去之后是想了又想,若六哥活不下去,那以后的微臣怕也高兴不起来了。”
“对于微臣来说,六哥不仅仅是兄长这么简单。”
“更是微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这话说的官家有些晃神。
更有几分震撼。
他也是有兄弟手足的,小时候也是一起玩闹长大,但这等情谊比起皇位来却是不值一提。
官家道:“朕听欧阳大人说起过,说你笃定你兄长是被冤枉的,你可有证据?”
苏辙点了点头:“微臣自然是有的。”
“人的字迹虽难以临摹,但若是只有几个字,却并不能看出端倪,更何况还是写在木材上,更难辨真假。”
“微臣手上有与兄长的书信来往,足足有两百多封。”
“其中不乏有兄长对于官家的评价,若是官家想看,微臣稍后会命人送进宫来。”
将近两百多封的信?
官家惊呆了。
他认真算了算,苏轼前去凤翔府当差也不过两年的时间,七百日左右而已,敢情他们兄弟之间平均每二日就写一封信?
写信也就算了,苏辙还将苏轼给他写的每一封信都完好保存着?
别说他没想到。
这等事,换成谁,谁都想不到。
官家道:“既然你手中有证据,为何不早点呈上来?”
“因微臣知道,官家定会还六哥一个清白。”苏辙心里却想,这等关键性的证据自然要等着最后的时候拿出来啊,这样才能给濮安懿王和梁适重重一击。
官家瞧见他如此笃定的眼神,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接话。
他愣了愣,便吩咐内侍将这些书信都取回来。
两个时辰后。
苏轼写给苏辙的信都取了过来。
足足有一大箱子,由两个内侍抬进来的。
官家当即就差人将梁适与范镇喊了过来,指着这一大箱子书信道:“……派人好好查看一番,看这些信中有没有提及朕或对朕有大不敬的言辞。”
梁适与范镇都惊呆了。
回过神来的范镇更是扫了苏辙一眼,没好气道:“你说你也是的,手上既有证据,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梁适很快也反应过来,忙道:“还请官家明察,臣怀疑这些证据之所以久久没能提交,是不是伪证!”
“苏辙与苏轼同乃亲兄弟,苏辙能够临摹苏轼字迹,也是很正常之事。”
苏辙含笑道:“梁大人这话还是挺有意思的,您口口声声说这些证据是下官伪造,为何没有怀疑当初木材上的字迹也是旁人伪造呢?”
“下官六哥乃少年榜眼,不说有多聪明,却也不是个蠢的,如何会在木材上题那些大逆不道之字?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范镇也跟着接话道:“梁大人这话有失偏颇啊,这么大一箱子信,区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伪造出来?”
“别说伪造,就连苏轼本人前来,只怕没有二两个月时间也是写不出来的。”
“况且这些日子苏辙只告假过一次,哪里来的时间伪造罪证?”
梁适一怔。
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官家看到这一幕,心里大概已有数。
这件案子看似是证据确凿,但仔细去查去想,却是错漏频出:“朕看这些信就交由梁大人与范大人去审好了,一封封的仔细查,万万不可有遗漏。”
梁适与范镇齐齐应是。
因这些信笺很是珍贵,极易被销毁,所以两人皆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审,不光如此,他们审查时还有专人轮班盯梢,盯梢之人足足有数十人,就怕有人暗中动手脚。
梁适选的是章衡。
一开始,章衡是信心百倍。
他也是才高八斗之人,知晓文字这种东西是最好大做文章的,但凡涉及到官家之处,他大肆曲解一番,就不信找不出苏轼的错处。
到时候兴许还能将苏辙也牵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