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其中只有两年南京户部不负责这个事务:正德三年,刘瑾变法,由中央户部负责,“南京引板,俱令销毁”,但在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后户部奏请“刷印盐引。仍隶南京户部”,获得批准,此后一直未变。
“韩大人,刚刚杨帆去了直隶衙门,听说是要过问人头税的事情。衙门的捕快过来求救来了。”南京户部左侍郎,韩千秋刚刚换了件便服,正准备回一趟家。便听到下人过来禀报。他眉头一皱,这杨帆怎么管起人头税的事情了?
这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江南湖广四地税收数目,几乎就是全国的一半。数百万银子,一千来万石的粮食吧。旱灾冰冻,对于南方的影响,还没有那么明显,然而渐渐兴起的资本商业,使得很多江南地区都毁田种桑种茶,手工纺织业,丝绸、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明朝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涉政治,然而宦官篡权时有发生,只有这税制,始终没变,反倒是成了过失。工商业发达了,这三十抽一的税制不变。官商又相互勾结。但每年要上交的粮税还得是这么多,地少了,种粮的人少了,怎么办?“机智”的官员就巧立各种的税目,以此来增加税收,譬如这人头税。
明朝的税很低。但是对那些赚了大钱的商人说的。朝廷定下的农业税已经很低,却被各级加列了更多的税种,而这些统统都落在贫苦百姓上。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三百年,似乎是一个封建王朝国祚所无法逃脱的循环吧。
韩千秋深吸一口气,虚眯着眼睛。道:“这事情,去告知一下董老,如果董府没人,就去老尚书府,找张毕千张老,通知他一声,杨帆正在调查税目。”
“董老不是几月前已经告老还乡了吗?”
“那是辞官,这会儿也许还在金陵城中,你去去便是。”韩千秋上了轿子,揭开旁帘,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通禀之人。“还有。”韩千秋略微思忖片刻,“把兵部尚书也请来。”他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办不好砸了脚,自己定是吃不了兜着走。遇事上报,更何况这个已经在金陵城呆了一个月的杨帆了。六部尚书早就批文,如今朝局不明朗,千万别去惹着落寞爵爷,免得到时候被收拾。
结果他们不去惹,当没有这个人。人家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
韩千秋火速地赶到了直隶衙门,看了一眼堂上的县令和杨帆,感觉头有些疼。这人头税,自然是地方上的税目。韩千秋也知道这事情,但要解释起来为什么要设立这税,他只能说迫不得已。南京户部,掌握着全国一半的粮税。这个数目就是一个指标。若是交的少了,那就是他们户部的过失。所以,既然不能往里头贴钱,也不能改税度,那就只能多立税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