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李非出手

圣域春秋 苏打水SUV 1947 字 7个月前

李非摩挲着自己的手掌,手掌上昔日松弛的肌肤如今又再度紧致了许多。他观察了一下几位尚书的神态,对几位尚书心中的想法多少有些了解。

“既然元帅这么说,那我也不卖关子了。至于说让元帅长见识,那纯属笑话。”李非说完,自己笑了,其他人跟着一道笑了起来。“眼下大周三年一度的大考即将临近,但圣上如今身体有恙,咱们做臣子的不能不为大周社稷考虑。前不久太子遇袭,如今已经过去差不多半个月。依着祭酒的说法,眼下太子的伤情想必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老夫准备即日便请太子回朝监国。元帅,列位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姬兀傲捻过长须,神色有些微动,但面色平静。

“宰辅的话很对。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圣上有恙在身,太子监国在情在理。而且陛下抱恙将近一年,朝臣心中多少有些浮动,既然太子伤情恢复得差不多了,此时主政监国,正好安抚臣心,安抚万民啊!”礼部尚书段向睇历来与李非站在一起,他这一开口,就是情理之中、社稷为重的说辞,自然让其他几位尚书不能开口反驳。事实上其他几位尚书,无论是否与李非亲近,都希望早已结束朝堂无君的局面。

“李宰辅还有段尚书说的却是实情。李宰辅,那这样吧,三天后我们四人一道去请太子回朝如何?”

姬兀傲这样说,让几个尚书都松了一口气。李非他也点点头。

“我们四人去祭酒草庐请太子回朝,到时希望段尚书按照礼法,安排好百官在皇城内迎接太子回朝。”

段向睇自然忙不迭的应下。这件事是个露脸的好事,能够在这位神秘的太子面前谋一个面熟。日后太子即便登基称帝,他段向睇也算是有功之臣。

“宰辅,你说要改革太学,如今却说道迎接太子回宫,是不是有些离题了?”兵部尚书牟汉池被称为大周朝内最憋屈的几位重臣之一。兵部虽然名义上掌管大周境内所有兵马的虎符印信,但大家都知道,这些虎符印信实际上都在姬兀傲手上握着。而且如今藩王不臣之态已经显露,他这个没有兵权在手的兵部尚书,派出几个侍郎到边境巡视。除了北齐,几乎都是遭人冷眼相待。那些侍郎回京向他倒苦水,他也只能笑呵呵的给这些侍郎赔罪。没办法,他也没办法啊!

“牟尚书稍安勿躁,李某正要说到这里。李某希望迎回太子,让太子主持此次的大考。同时希望大考中除了依循惯例,设立诗、书、骑、射、礼、御等外,外加几个工部与户部的算筹、核计之类的。我想此次大考六部都派人参加,为朝堂网罗更多人才。不知列位觉得如何?”李非这话一说出来,几位尚书登时鸦雀无声的在心里算计着得失。

李非瞧了一眼姬兀傲,又看了看几位尚书。

六部中吏部最不缺人,吏部官员不仅掌握着百官的帽子,而且是大周朝堂内,吏部也是荣升速度仅次于兵部的地方。瞅瞅现在的吏部尚书钟离骏,不过在吏部打熬了十年,如今不过刚满天命之年,便已经掌管大周人事升迁的印信,这速度简直如同窜天猴一般往上爬啊。因此朝堂上的年轻官员,几乎削尖了脑袋往吏部跑。兵部嘛升迁虽然快,但都是需要有边功和军功才行。近百年来大周大小战事不断,军功不缺,但难保不会留几个刀疤伤痕什么的。要是在背股等地方,平日里不被人看见倒还好,要是像兵部的韦侍郎一样,面门被划拉一刀,狰狞之容宛若鬼神,那可就可惜了。因此兵部除了将门子弟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武人,很少有读书会去兵部。当然一些捉笔吏是需要的。这些人都是吏部、礼部等挑剩下的,也好不到哪去。礼部嘛胜在清贵,升迁之路平坦,而且掌握着太学之外的所有国子监、庠序之教,可以说教化之功都在礼部。因此礼部有很大的机会完成儒家三不朽,也非常受天下学子们追捧。刑部作为掌管大周刑法、刑罚的部门,自然需要不断完善刑律。儒家、法家与杂家的弟子都希望获得刑部主事之位,从而推行一家之政。唯有工部与户部,做的都是一些不显于人的事情,少有士子问津。户部倒还好,可以看见白花花的银子。工部嘛,整天与土石木方打交道,而且升迁完全看资历。站在这里的工部尚书文正都已经六十有八,再过两年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之龄了。想想都觉得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