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这还不算狠,狠的在后面。西楚和赵国的交战,大周不可能放任不管,他会继续在一旁煽风点火,大周要确保赵国耗尽西楚的国力。到那时长年累月的战事,必然会让西楚国内积怨沸反,导致国内根基不稳。而且西楚身后是死敌西狄,身下是狼子野心的西秦。一旦西楚表现出疲-软之态,西秦定然不会放过西楚。到时候西楚可就危险了。反观赵国本就是大周宗族,为了大周牺牲一个藩国根本不算什么。而且赵王那么能生,真等到他死后,那些个子女不知道按照大周律法,能否分得一郡之地。索性死了报效宗族还能享受世代香火供奉!而且大周的手段肯定不止针对西楚。大王可以想想,从姬元浩遇刺到大周对郑国下手,这个过程才短短几天时间。由此可见,大周早已暗中布局。只是这个局是齐王布的还是李司徒、姬元帅布的不得而知。这三人不管是谁布的局,性质都天差地别。”诸葛星云的话让项燕眉头皱了下来。
“看来,这场战是没法打了。这通天桥和岩山十六郡只能拱手相让了!”项燕明白了,大周将自己和赵国都在当枪使。
“这场战没办法不打,除非大王愿意以后接受诸王称大王面对赵王不敢一战的嘲讽!”一直没说话的燕十一此刻站出来无情补刀。
项燕被燕十一这一刀捅的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
“那你说怎么办?打又不行,不打也不行!”项燕这是真的急了。
“不,通天桥依旧要争取,不过只骚扰,不交战。”燕十一平静地说道。
“只骚扰,不交战!”项燕不是一个糊涂的楚王,燕十一如此一说,他稍微想想便明白了。“确实应该如此。”
赵王姬长云穿着自己的豪华铠甲闷闷不乐的回到了赵国王宫。他乘着巨舟顺流而下,沿途除了收编了数千郑国降兵外,压根没有遭遇到一场战事。甚至连世仇西楚的军队的影都没见到。他在通天桥呆了三天,西楚军队始终不曾露面。气急败坏的姬长云回到王宫不久,便传来赵国士兵和西楚士兵在通天桥上对峙的消息。本来就闷闷不乐的赵王听说之后,更是心情低沉。
次日西楚的朝会上,燕十一要求西楚向延河至通天桥区域增兵,并且拿下通天桥西岸,拿下西侧的通天桥后,就地驻军防范赵国军队。楚王项燕也同意项燕的用兵。同时,主管农事生产的官员也希望征调民夫,大修水利,疏通西楚国内的漕运,以缓解国内的旱灾。防止因为上半年天气干旱,导致下半年粮食歉收,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楚王项燕同意了该官员的意见。
“诸位爱卿啊,现在正值我西楚内外交困的时候。虽然本王明白,通天桥不容有失。但是国内百姓的生计更为重要。燕司马,此次增兵延河,务必要求守将以守桥为重,切勿贪恋军功主动寻衅滋事,致使战事蔓延。赵国本就是我西楚的是世仇,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此次旱灾过后,赵国从我西楚拿走多少,本王连本带利的向赵国讨回来。现在的延河以及岩山十六郡,不过是赵国帮我们暂时打理一下罢了。本王的意思,燕司马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