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此刻也在用望远筒打量着眼前的这座清军大营,只见向荣在他的两翼后方布置了两个大军阵,与大营一处合呈一个“品”字状,大营位处“品”字突出的最上部的“口”字。
直觉告诉他,眼前这座大营不好打,如果先打大营,一但如果不能快速破营,那其左右两翼就会很快的缠上来,将太平军夹死在营前,很容易打成一场烂仗。
又如果先打其清军的侧后一翼,出击的太平军必然经过清军营盘一侧附近,很容易被营内清军引军而出,与另一侧清军抄截侧尾,形成三面夹击的局面,更加不妥。
但如果同时攻击两翼的清军,突出的营盘则很容易将攻击的太平军分割为左右两部,营内清军则完全可以出营与其左右一部,先攻灭一侧太平军,再反身前后夹击另一路太平军,太平军兵力被分开,也会更加的虚弱,因此也非常不妥。
同时三路进攻,不,不能,兵力太分散,必须把手中的这点兵力全铺上去,兵力各个面也依旧太少,不定因素太多,很容易造成全面的溃败,不能这么做。
只有欺清军怯惧近战,先快速打下大营这样才行,退一步来说,就算未打下大营,反而打成了烂仗,只要太平军聚在一处,有一定的兵力基础,近身交战,反而很容易造成怯战清军的局部崩溃,进而冲垮清军全军,也不是不可能!
杨秀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拍太平军大部冲击清军大营的左右两翼清军,同时派小股太平军佯攻大营,逼迫住向荣,利用清军的怯战,使其不敢出来救援夹击。
但他只在一瞬间就放弃了自己这个想法,这种办法对付一般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胆怯惜命清军将帅还可以,但对这个与自己交过两回手的向荣却不行。
而眼前守的清军大营正是向荣,这个清军妖将,为人颇善火器,两次伏击,均使其逃脱,又在溃败后于尾部布置层层火力,阻绝追兵,因此其部虽败,每场下来大部不失。
杨秀清在心里觉得,这个人以后绝对是他们太平军的劲敌。
“击鼓!”杨秀清用手一挥,他杨秀清今天就要将这股子威胁彻底斩杀在这里,决对不能容他继续再生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