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同化与错觉

为了彻底剿平太平军及广西大部、广东一部、及湘西地区等多达上百股大小不一的会党起义队伍,此时的清军兵将仍在源源不断的往广西开来。

尤其是清庭此刻才接到向荣前番出战被围兵败的战报,为了瞒过咸丰,赛尚阿更是以军机大臣下令,八百里加急调拨贵州驻军火速入粤助战,虽然第二天得到了向荣的胜报,但命令依旧没有改变。

这涉及到清朝的体制问题,由于清朝是异族统治,并且不似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虽然也是有鲜卑人占统治地位,但在北孝文帝的“学汉令”下,鲜卑人纷纷取姓汉姓,慕汉服,民族融合的很好,汉人们对这些新汉人完全接纳,只十几年就合为了一体。(举个例子,隋末的重臣宇文成都,他的祖上就是宇文泰,但到他一辈已经是汉民族的一员了。)

根本就不存在了民族的差异,国家也安稳许多,满清则不一样,名义上学习中原文化,实际上骨子里保守异常,姓名的不同、强行的剃辫改服,以及各省府城重要城郭内又设立了满城,城中心的满城内住满人,外城郭之间住汉人,以监视和看守汉人。

又下命令让满人保留风俗习惯,学习弓马骑射,满汉之间决不能通婚、等等,两百年下来,满人自豪的优异骑射技术被磨掉不见了,但还是在其他方面依旧遗留着满人气息,各种不平等的规矩仍时时提醒着汉人。

使得在汉人们看来,这些只住在内城的满人看上去跟自己之间依旧有着很大差别,满清王朝依旧是一个外来压迫自己异族朝廷,终其一朝,汉人的民族起义运动一直接连不断,就是这个因素。

因此,满清统治者们很是看重各省绿营兵员编练人数的控制,全国正式在编制内的绿营兵马,总数加起来也不足六十万人,加以满蒙八旗,举国之兵不超过八十万。

相对明初的二百万,唐朝的三百万式的军队来说,相对少的厉害,更别提在后世全自动武器的装备下,我国依旧保有着二百万来人的军队。

这样一来,虽然有效的控制了汉族将领的叛乱,但这也让清王朝后来吃尽了苦头,鸦片战争以及其他历次列强入侵战争时,英国人往往沿着东南沿海先打一处,接着船体又转进到另一处,而各地当地的守军有时比起英军来还要少许多。

何谈打的胜,对于英军,清军往往很难组织起超过三比一、四比一的优势兵力,清朝对英法最大规模的作战—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一万七千余人,北京地区满蒙八旗加以附近勤王的绿营参加会战,也总共就三万两千人,只是一比二.七都不到的比例,被洋枪洋炮一抵消,怎能不败。

广西太平军起义后也这样,对于大规模的浪潮式的起义,广西本地不足五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够用,只能借助于当地团练武装,但团练武装的地域性,使得其根本不可能很容易就从自己的家乡附近跑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缴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