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随风招摆飘摇,李天成带领六七个亲兵护卫着骑着白马的夏诚本人出了右营。
远处十七八里开外的红庙山上,清军的旗帜与立起木制鹿角茬子隐约可见,周围太平军营地四处晚炊的烟雾徐徐升起,山顶清军烟雾不久也升起了来。
双方都知道今日饱食,明日便要厮杀。
红庙山的山寨墙上,向荣拿着望远筒也在看山下远处的西河村一带依照地势的远近、扎营成四五处、大团块的太平军营地里升起的数十股淡淡的炊烟。
夏诚一行人行了没一会儿,附近一座小丘山上也下来了几个骑马的人,这土丘山上本筑有一个炮台,原本是永安清军修筑在此,阻挡前年同样占据红庙山、准备造反攻击永安州城的饥民何洪基部的。
如今倒在太平军占据后,上面的重达数百斤大炮反用来阻止占据山上清军的进犯。
土丘上下来的一众人遥遥的打着一个“石”字,看样子倒像是翼王石达开的人。
夏诚看了一会儿认了出来,旗下为首此人为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当初曾随石达开一起指挥独鳌山之战,夏诚等人在战阵之中见过一面。
石镇吉等人下来后也不在乎后面打着“师帅”旗帜的夏诚,自先走在了前面。
行了六七里,两队人先后越过了西河上的桥梁,来到了西河村。
村里人声鼎沸,旗帜随处可见、木栅颇多,此处已成军营一般。
传令的骑兵不时急匆匆冲出村落,村外面对红庙山方向已经利用这几天日夜不停的、连夜修起了壕沟木签,和其他不少防御工事。
不少士兵队伍拿着武器在村落左右走动,准备作战,此情形遍地可见。
在村落一间烧毁了一半的祠堂里,北线太平天国将领多聚于此。
夏诚见祠堂门口碑柱上栓着四五匹马匹,前面马上石镇吉也下了马,知此为议事之地,吩咐了李天成一声,也下马跟了进去。
李天成等亲兵们则皆被门口军士拦在门外。
这门里面士卒沿院落而立,不时有太平军将领进出,祠堂半毁了的屋檐上插着一杆红面三角“韦”字旗。
祠堂最里头完好部分已点着灯盏,驱散了里面的阴冷暗潮,几个头戴起太平军军官特有的风帽的太平将领正待议事。
待到众将到齐,书记官依册点完名,确定无遗漏后。
年岁不大的韦俊头戴红色太平风帽,身处主位,侧手按剑对周围的人说道:“各位,今我处事,得天王及东王均旨,处理北地御敌事宜,有决断之权,诸将需听调度,否则军中法度无情!”
众将抱拳,皆纷纷道:“原听韦国宗之命!”
夏诚也不例外,同时他打量着周围将领。
韦俊身边立一中年人,因为常年做活显得有些衰老,身穿黄娟,这人他在“天平宫大朝会”的时候见过,知此人为天王洪秀全妻子赖莲英的弟弟,赖汉英。
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太平天国国舅爷,此次前来作为北路军事监军。
周围将领高级点的有罗大纲,太平军老将曾天养,曾天养当初与还是小卒的夏诚有着一面之缘(1)。翼殿国宗石镇吉等。
其下有十五军军帅曾立昌、新来拥有两三千人马的当地天地会首领黄生才,韦俊的部将许宗扬等等。
“好,明日开仗,如此我先根据情形形式,分布各部开战事宜!”
韦俊环视一周,见众人皆服其心,遂引人至身后当庭方桌上,如此说道,边说着边低身伏指着桌上的北路的当前军事绘图,说道:
“向妖头已占据上垄、红庙山两处,绕跨龙眼塘沿线土长墙一线的内外下游,对附近上侧龙眼塘与红庙山处夹道—龙眼塘冲口(2)形成巨大威胁,将其侧下隐隐半围。
龙眼塘冲口为北上要地,北上有数条大路经此折转,绝不能让向妖头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