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敌人阵型,已不复存在(一)

我来自天朝 但丁的手 3374 字 5个月前

他如引兵南下,很可能就像这些日子一样,他打北路则南路出事一般,情形只是反过来。

南昌官吏很可能会先联络这赣北一带士绅如安福县举人赵砚香、王鸣盛、欧承等、想尽办法会联络组合他们形成一支新军队,为南昌屏障,同时让他们一起前来侵扰丢失的吉水、吉安、以及泰和。

虽说不一定攻下城池,但自己南下即使解决了周玉衡,反过来马上又要继续北上和他们作战,胜败不说,落得人疲马乏,疲于奔命,而南昌官吏说不得又趁这时间再调来了其他什么省的兵马。

所以攻打南昌只是为了造势,同时让南昌一带不敢轻举妄动,最主要是让他不敢随意的发动对赣江中下游吉安、吉水的攻势,也警告那些起了心思的士绅,江西暂时是清军管不到的,为了家产妻儿老小,不要瞎掺和,至于城池攻不攻下来,又是另一回事。

对于卢盛他们,夏诚自认他们一路也是打过仗的。

宜章军改,共六卫老兵,卢盛自领有两卫,本守万安城的花二白有一卫,半数精兵再加上汝城招募分配的三千多人,还有那么多帮忙的会党义军,想来够用了。

正因为如此,夏诚才想着先抢时间进逼南昌,对于手下将领,他也决心放开手让他们独当一面,没了他,他们应该也学会打胜仗。

他夏诚内心是要称王称霸的人物,通过卢盛对花二白的紧急调兵,他也明白了些,自己应该学习刘邦的放手管理,而不是楚霸王的亲力亲为。

…………

泰和的城破,预示着“长毛”大军随时可能会南下,与赣州城下之“贼兵”汇合一处,到时自己七千多人对阵的可不是卢盛与附近大小“盗匪”的一万六千多人,而是整个入侵江西“长毛”主力三四万人。

周玉衡需要马上做出判断,是要立即整军出击,抢先击破赣州城下卢盛等人后,入援赣州城里,凭借赣州城墙与极其难攻破的地势,与可能到来的夏诚主力周旋。

或者,先不出兵,保住南康城池,凭借现有城池,待朝廷派遣粤、湘、浙一带大兵救援。

前一个方案难点在于卢盛等上万大军能不能快速击破,一旦交战,不是你想撤回就撤回的。

后一个方案难点是朝廷派的兵靠不靠谱,毕竟清军对太平军攻打自己的友部,现在喜欢观望作战。

而且朝廷援兵多长时间能来,这也是未知数。

仓促再次被叫起的众官,轮流看着泰和被攻破的紧急文书,皆议论纷纷,最终,讨论来讨论去,一直讨论到天亮,大家也都是这两个想法。

周玉衡琢磨着利弊,赣州城那边地势城墙险要,有的门瓮城好几重,防守有利,但现在城里兵丁无几,好在粮草火药不缺,凭借火铳器械,清巡道汪报闰、赣州知府杨豫成组织人丁,凭借城池地险一时无瑜。

本来的用来城里驻守兵丁现全在自己手里,自益将乡大败,“长毛”借水路直扑向赣州,自己好容易收拢的些溃败的兵丁,当时没法打回去。

幸运的是长毛伏杀了广西提督福兴后,队伍收降了不少粤地降兵,其后这些降兵在长毛包围崇义之时,乘机刺杀了长毛将领蓝世恩,并在崇义城下反正,加之周、罗惨败,自己又汇合南雄追击兵马,现尚有一战之力。

赣州虽险,但可惜城里兵勇不多,他担忧的是自己真如在南康坚守不出,赣州城里在长毛汇集主力后的攻打下,能坚持得住等来朝廷援兵吗?

众人商议半天,两种意见里,更多倾向于出兵击破卢盛,杀进驻赣州城里去,除了赣州城池居地势之利,比起南康城,更难攻破外,再一个军士将官他们家眷都在防守无多的赣州城里。

反复商酌后,周玉衡、任士魁等人决定先北上试着与卢盛等人交一交手,如果有击破的可能,则全力进攻,杀进赣州城去。

如果不能,则立马撤兵,退回南康城里,待朝廷大兵救援。

大量的后勤车马由暂时停顿、开始继续装卸,不少旗帜部队在点军,在一连串的忙碌声中,军哨兵子鞭子时不时抽打恐吓着抓来抬担子的民夫。

直到午时,几只队伍分次序出了城,城门口处,入轿前的周玉衡与骑马的手下心腹任士魁、客将南雄都司陈纶等将领商议着什么,几人正说的话头上,又是一骑探马赶了来。

那人下马急递过来一张纸头,周玉衡打开只扫了一眼,立即将纸两三下合折握了,扫视了想看纸张的客将南雄都司陈纶一眼,口里急说了一句:

“今日傍晚务必进兵至潭口镇!”

…………

于此同时,赣州城下,太平军十几个大营垒里人声嘈杂,不少帐篷在拆除,许多强抓来的民夫在搬东西,一些太平衣着士兵的队伍列着队列,也有一些乱哄哄的人群三五一群。

十几匹军马被各自亲兵牵拿着,他们的主人则聚在一起,卢盛等人也在一张半新不旧的域图上比划着。

“今日进兵,傍晚务必渡过章江支流玉潭溪河,抵达潭口镇。”

…………

晃晃悠悠的轿子吱吱呀呀的响着,听着轿外的大队行军人声,周玉衡皱眉担忧的再次将那张自己急折皱的纸头打开。

“今日正寅四刻,数百长毛潜夜袭破新城,大焚官署衙邸,杀将吏数十人,初卯一刻,贼众大队即出南门遁去……。”

——正文分割线——

周玉衡为什么不敢将新城袭破,崔拔拔城后又弃城南下流窜的消息让客将南雄都司陈纶知道,我下章再分析讲,对于夏诚不南下来援助,反而预备北攻南昌,我个人认为打仗不光是胜败,更多是打声势政治,太平军大队一路四处流走,多数人都看成白莲教一样的流寇。

可一打下江宁(南京),虽然只是一座孤城,却使得天下震动,也使百姓士绅心中从此将其地位从一股饥民流寇上升到一个裂土割据的新政权。

没有打下南京前,太平军基本上是被清军团练扎堆围着打,城池即占即丢,地方上百姓很不配合,逼的不得不四处游走,但打下南京后,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几乎刹时间天地同力。

安徽、江西、江苏、湖南等的一些进取城市,相继短时间内接连攻破,抗拒守城的人少了很多,大量的人不战而走,乡土士绅团练开始主动不掺和或拒绝清军的围剿,百姓为避战祸,在太平军行军途中,主动献粮,许多会党武装争先来投效,不少读书人才也加入其内。

西征人数刚开始不超过两万,一路攻城拔寨,破安徽省会庐州、湖北省会武昌、安庆、湖口、江西境内的丰城、瑞州(今高安)、饶州(今波阳)、乐平、景德镇、浮梁、都昌,围困南昌城,分兵自湖北又下汉口、汉阳、黄州、蕲州、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宜昌,湖南占据岳州(今岳阳)、湘阴、靖港、宁乡等等。

与年前太平军几十万大队主力通过时占一城丢一城相比,可以看出同样的这些人,而且兵员少得多的多,反过来在“势”的作用下,发挥出几十倍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