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who cares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3262 字 9天前

车光倩刚刚不是说了嘛,银枪孝节哗变,要拥戴方清为天子。无论真假,其威胁警告之意,已经是表露无疑。

李偒吞了口唾沫,看向方重勇,面色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陛下,登基大典已经结束了。皇宫是您的家,您才是主人,微臣等人都是客,客随主便。”

方重勇对李偒插手行礼道。

这就……完事了?

李偒心中震撼,又不方便表露出来。

如此简陋的登基仪式,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那就,那就散朝,散朝,哈哈哈哈。”

李偒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宣布散朝。

紫宸殿内群臣开始鱼贯而出离开大殿,秩序井然。至于天子登基该有的那些繁杂礼仪,这次完全没有呈现出来,也无法呈现。

大唐天子正儿八经的登基大典,前期准备起码是一个月。

李璘的身亡非常意外也非常突然,方重勇的处置,更是快刀斩乱麻。这让新天子李偒,身上带着一股难言的草台班子气味。

其实吧,如今的汴州朝廷虽然运转起来了,权威日重。

但它似乎与皇权隔绝开了。说这天子就是个不管事的草台班子,倒也恰如其分。

……

旧天子遇刺身亡,新天子仓促继位。

按理说,这件事非常严重,也非同小可。

按理说,应该会引起朝野震动,民间非议,外敌窥探。

不说是山崩海啸风卷残云,起码也该是暗流涌动草木皆兵。

然而,当方重勇身着便服,闲逛于汴州运河各渡口,流连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大酒楼茶楼时,却惊讶的发现。

好像没什么人关注李璘的身亡,以及天子的轮替。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因为言路堵塞,人们都不敢说话了。

恰恰相反,方重勇和汴州朝廷,对于言论管制很松懈,只要不是宣传造反的,只要不是跟方重勇公开唱反调的,想说什么都可以说,甚至可以编成段子在茶楼说书都行!

不是大家不能说话,而是现在谁还关注换天子了啊!

天子又不免税,又不给自家送米送面!天子身边的貌美妃嫔,是能摸还是能睡?跟自己这种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汴州街边小巷,茶楼酒肆,谈论的最热门话题只有一个:从哪里可以请到高明的弓箭师傅学射箭?

汴州卖弓箭的铺子,已经卖断货,只接受预定,而且还一弓难求。

自从朝廷颁布了“弓箭手招募法令”后,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朝廷要干啥,也都看到新门路在哪里了!

官家这是要席卷天下啊!

不少人都看得明白,朝廷选拔所谓“弓箭手”,还将其当做制度,长期执行,显然是有所图谋的。

不为统一天下,需要这么折腾么?有仗打就意味着有战功,就意味着底层向上的通道依旧敞开着。

当了“弓箭手”,军中提拔军官优先,赏赐奖励优先,正是应了那句“将军拔于猛卒”。

朝廷是什么意思,懂的都懂。底层人民或许读书少,但他们绝对不缺生存智慧。

什么李璘遇刺身亡这一类猎奇传闻,传一下过耳朵就完事,最后评价一句“管我鸟事”!皇帝死不死无所谓,自家的小日子,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还是离不开生计艰难。

还是要努力往上爬。

天子太远,生活的苟且却就在眼前!

可是弓箭手的前途如何,怎么能挤进去,需要什么技能和身份背景,怎样才能混出头,那可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伸手就能摸到。换言之,很可能一个消息就能改变命运!

大家当然热衷于讨论,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方重勇看到的,是群情汹涌般的躁动。

汴州运河渡口边的某个茶楼内,从关中来的戏班子,此刻正在唱“丐版”的霓裳羽衣曲。

台下,方重勇对一旁的张光晟感慨道:“不知道李隆基如果还活着,得知他参与编曲的霓裳羽衣曲,居然沦为市井百姓们品头论足的曲目,会作何感想。”

“人死了就在地下躺好,还能怎么想?

只有活人才配有想法。”

张光晟不屑点评道。他深知基哥为人,甚为厌恶。

“是啊,人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了。

就算生前英雄盖世,又能如何?”

方重勇忽然有些意兴阑珊,摆了摆手,示意打道回府。

回汴州府衙的路上,张光晟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此番如此良机,官家何不行禅代之事?”

张光晟似乎憋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开口。

其实他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车光倩已经表态,只是比较委婉。

至于何老虎,已经说了要方重勇直接去皇宫登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