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引起争议

要说聊斋新义,必须要结合,或者是了解原文故事才更有趣。

否则就像李古圆,他只能感到,这三个短篇笔力真尼玛强悍。

“说起来,轱辘你昨天不是接受什么报纸采访吗?”李古圆路过报刊亭突然想到。

“《文艺报》这报纸是周刊,一周发行一次,所以昨天星期六他们采访了,肯定是下个星期五才发行。”顾陆说。

原来如此,李古圆在报刊亭,买下一本《少年文艺》,送给顾陆。

难不成?顾陆打开看,果然!里面刊登了李古圆的文章。

文章标题《一碗肉》,一样讲述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

李古圆的文风,少年感并不重,“叙事”很有趣。

不比得顾陆有外挂,李古圆是货真价实的少年作家啊!

因此为了庆贺双喜临门,两人临时决定外出吃一顿好的。

愉快而悠闲的双休日转瞬即逝。

很快李古圆就投入到学习之中,顾陆也要投入看小伙伴们学习。

距离上次文艺报采访过去三四天,顾陆收到了一笔意外的转账。

主要是转账方很奇怪。

“两百块,确实不多。”顾陆总算知道,上周《通俗报》主编冯景元临走时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了。

冯景元小顾老师不久后收到一笔钱,但不多,哈哈哈。

怎么个事儿呢?虽说津门文化圈,基本被四九城覆盖,但身为直辖市,某些方面自主能力还是挺强横。

比如高考采用津门卷。

当然顾陆的这五十块和高考没什么关系,而是高三的全市模拟考的自主命题卷,冯景元是语文出卷人之一。

前面介绍过冯景元,应该都知道他的资历,当天津卷的出卷人都没问题。

天津模拟卷的语文课外阅读,就是乡村教师节选。

节选是肯定要节选的,毕竟全文一两万字的短篇故事,卷子也没那么多位置。

说是节选其实还不够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精炼”,删掉细枝支线,把主线摆出来。

节选的版权费用就是两百块。

“乡村教师,被节选在课外阅读很正常。我记得地球上也节选,因为这文章太合适了。”

“但这么快,就很不正常了。”

满打满算,《乡村教师》发售也不足半年。

“果然故事写得好是一回事,要有人欣赏就是另外一回事。”顾陆想到。

因为冯景元的喜爱,加快了这个过程。

“不过真可惜,是津门的高三模拟卷,我这边也看不到。”

顾陆还想看看卷子具体内容呢。

应该考完了,可以在网上搜到,到时候再说吧,顾陆心里这么想着。

又是一个周五,《文艺报》发售。

文艺报的内容和周刊的形式,决定了它的读者群,和大部分时事报纸截然不同。

如果说《参考消息》是官方人员喜欢看的报纸,那么《文艺报》就是文学圈的群体和有文学爱好的精英群体喜欢看的。

打个比方,好多文化编辑都爱看。

“专访|顾陆教育的内卷,和顾陆心中的教育。”

本期文艺报的头版头条。

如果光是对小王子作者顾陆专访,看的人没那么多,但加上谈教育……那真是拿捏了读者人群的喜好。

这类群体是最爱谈教育的,因为读书多,想法就多。想法多,对当前的教育,就有自己看法。

[2012年,在故事会处女作《鞋子》,标志他正式进入文坛。接下来他进入创作高峰期,陆续发表《福尔摩斯先生》《昨日公园》《铁管》等多部长中短篇作品。

其中《砸碎小猪》用买玩具这一家庭中的日常小事,到放生储钱罐,讲述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顾陆身为学生,对青少年的了解是远大于成人。

《小王子》的发布,自此确立了他在童话作家的地位,新一代童话作家的领军人物……]

开头是对顾陆的介绍,不过考虑到文艺报的性质,称其为“新一代童话作家的领军人物”,也是在为其站台背书。

这篇专访,有一万来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关于顾陆对写作的看法,比如谈现实主义童话和幻想主义童话。

同时,也让这部分人群知道了一件事。

常说天才作家顾陆,怎么个天才,人们是有了清晰的概念。

第二部分,顾陆谈论教育内卷,关于这个点也是争议最多的点。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