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阳殿中,李治的脸色认真起来,看向群臣说道:“明年正旦封禅,朝野政事都为其所劳,然天下多事,必不能只顾其一,尤其明年科举之事,更需早备。”群臣同时拱手,心中却在思索,眼下之事,和科举有什么关系。李治摆摆手,王福来再度端着一个银盘来到了李显面前。李显躬身,接过圣旨,然后面对群臣,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於戏!师氏之职,训于胄子,儒林之选,必俟贤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直清庄敬,浩素纯密,服膺勤业,俾崇于释菜,逾劝于攻木。着罢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国子祭酒,会同吏部处置明年科考之事。散官勋封如故。钦此。”李显话音落下,站在队列之中的李绚,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罢相。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被免去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位。崔知温做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罢相了。没有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不过就是正四品上的黄门侍郎。门下省,按朝制,该有两位侍中,一位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还有一位黄门侍郎,正四品上职。崔知温就任宰相之前,是正四品上的尚书左丞。如今被罢免同中书门下三品,位置比尚书左丞只好了一点。队列之中的崔知温,微微颤抖,随即面色肃重的上前,然后沉沉的俯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崔知温心里知道,皇帝还是给他留了情分的。检校从三品的国子祭酒,让他的地位在朝中不至于太差。算是留个养老的地方。李治面色平静的点头,说道:“明年科举,朝中必有人才勃发,崔相替朕好好留意。”“喏!”崔知温拱手,然后缓缓退入群臣之中。“继续吧。”李治话音刚落,王福来便已经再度上前。李显从面前的银盘之中取出圣旨,然后才对着群臣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於戏!东朝保傅,历代尊荣。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赵国公,尚书右仆射李敬玄,文雅成器,恭谦致用,出领重镇,以帅诸侯;入为具寮,以长卿士。历践中外,备尝艰虞,殆三十余年,勤亦至矣。可太子少傅,检校黔州都督,勋封如故。钦此。”李显念完圣旨,面色中带着震惊的看向群臣。殿中群臣同时拱手:“臣等恭领圣旨,陛下万寿无疆。”……低着头,李绚轻呼一口气。虽然李敬玄罢相之事早有所料,但真正到来时,还是颇有些震撼人心。自从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升任太子太傅,尚书右仆射李敬玄离朝之后,尚书省便再无真正能在政事堂说话的人。皇帝如今彻底罢免了李敬玄的尚书右仆射,尚书省也就彻底的空了。李绚想知道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做,是让人继任尚书左右仆射,还是以后会一直空缺下去。群臣同样亦在关注。轻微的脚步声响起,王福来端着银盘来到了李显面前。李显深吸一口气,再度拿起了圣旨,开口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於戏!万事之本,归于司会,百僚之师,属我端右。所以综详名实,参贰纪纲,诏德选劳,于是乎在。中书令,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汾阴县侯薛元超,忠敬孝友,宽厚沈毅,经之以诗书,纬之以韬略。言能顾行,勇必体仁,信义不愆义风雨,智谋自叶于著蔡。固宜副文昌之长,总周官之任,仍兼连率,益重方隅。可尚书右仆射,馀如故。钦此!”薛元超面容惊喜,快步上前,对着皇帝沉沉叩拜:“臣薛元超,谢陛下隆恩。”李治点点头,说道:“尚书省事务繁多,从今日起,你要担起担子来。”“喏!”薛元超再度拱手,这才神色兴奋的退回到班列之中。从中书令到尚书右仆射,等同于到尚书左仆射更近了一步。这让一直以来,受到裴炎压力最深的薛元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站在队列当中,李绚目光沉吟。薛元超从中书令调任尚书右仆射了,可不一定是好事。尚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第二把手。中书令是中书省的一把手。不对,薛元超虽然是中书令,但实际上,在中书省,还有刘审礼这么一个中书令在。只不过因为刘审礼率军征战西域,所以薛元超这个次于刘审礼的中书令,才会调任尚书右仆射,实际上,他从来就都是二把手。薛元超为人性格不是很强势,但处事细致,加上年轻,还不到六十,的确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调任尚书右仆射,天下诸事,总算是正常的运转了起来。不过薛元超从中书令调任尚书右仆射,而中书良刘审礼又在西域征战,如今朝中已经再没有了中书令。朝中怎么可能缺得了中书令。李绚忍不住的抬头。果然,就见,王福来再度端着银盘来到了李显面前。李显已经预料到了什么,拿起圣旨继续开口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於戏!缉熙柄政,亮采皇猷。宏道德而辅昌图,调阴阳而平景纬。我惟求旧,人亦与能。正位台阶,实资元老。河东县子、侍中裴炎,星辰禀秀,山岳炳灵,文蔚采章,量包江海。负经邦之远略,怀许国之明诚。可中书令,散官勋封如故。钦此!”裴炎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仍旧忍不住心中所喜。快步走出班列,裴炎站于殿中,沉沉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李治坐在上方,目光平静的看着裴炎,上下审视到有人察觉异样的时候,李治才缓缓的开口道:“中书令,见居阙下,任正中枢,不可更差,裴卿,你要明白。”裴炎心中一沉,沉沉拱手道:“臣谨遵圣命。”“嗯!”李治轻轻点头。裴炎这才站起,拱手然后退回到班列之中。李绚从侧面看的很清楚,裴炎在这一瞬间,脸色有微不可察的难看。中书令非是一般人可任。李绚在朝中这些年,见过的中书令,有郝处俊,李敬玄,刘审礼,薛元超,再加一个裴炎。郝处俊向来以铁骨头著称,便是面对武后,他也毫不退让。李敬玄和刘审礼是以军功拜相,对武后不亲近也不反对。薛元超是皇帝的亲戚,又是发小,和武后说话的时候,自然有三分底气。虽然说和武后相抗不至于,但起码让武后不至于太过欺凌东宫。如今,裴炎任中书令,少不了要和武后正面碰撞。以他本身的性子,自然是不会轻易退让,而皇帝也用今日的种种小细节,告诉他,他也不允许他退让。裴炎这个中书令,日后的日子就难了。李绚的目光看向王德真。如今的中书省,只剩下王德真一个人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那么…………李显张开圣旨,沉声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於戏!宰辅之重,陶镕所寄,用谐时望,必藉素名。正议大夫,黄门侍郎王德真,衣冠宿望,廊庙公才,累践台阁,久彰名器。可侍中,散官勋封如故。钦此!”王德真从队列之中走出,沉沉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平身吧。”李治轻声开口,目光看向王德真道:“门下之责,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王卿,勿让朕失望。”“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王德真沉沉拱手,然后退回群臣之中。群臣神思微转,已经大体明白发生了什么。薛元超调任尚书右仆射,等于撑起了尚书省的架子。裴炎从侍中调任中书令,从掌管门下省到掌管中书省,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王德真从黄门侍郎升任侍中,等于执掌一省,哪怕和他裴炎有舅甥关系,日后也必然难以和裴炎融洽。李绚沉沉低头。他已经明白了,皇帝这一切操作的根源,还是那天那场礼部尚书推选的后果。那里面,很多人的心思都不由自主的暴露了出来。皇帝顺势调整,也就在合理之内了。李绚眼神流转,他在这里面,坑了裴炎,推了王德真,李义琰自然升任无望,而崔知温则是自己坑了自己。皇帝明显看出如今中书布局的不合理,故而才作出调整。尤其是裴炎和王德真之间,真正能够让两名至亲的亲人翻脸的,只有权利。而皇帝则深谙其道,一手操作,政事堂的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恢复平衡。所有的一切,全部回归到皇帝手中。李绚轻轻的叹了口气,身上黯淡。如今裴炎升任中书令,那么之前东宫想要拉拢他,也就缺乏了更多的动力。哪怕有在崔谧身上做的手脚,这个时候也不再适合拿出来了。真要强行使用,不仅得不到原本期待的效果,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该收手了,在动作自己就该暴露了。……李绚神色肃然起来,目光微微一抬,看着重新拿起圣旨的李显。他有些发懵,怎么今日的调整,还没有结束吗?(本章完)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罢相拜相,一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