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睢阳渠利国利民,可看曹公的意思,这是要请梁国豪强参与水利建设,还要分出一些水田给豪强。
桓灵二帝时期难道满朝公卿就没意识到睢水的问题?
意识到了,可已经不敢开展这么大的工程,没人愿意承担失控的责任。
这个工程太难了,不仅是徭役在挖河渠,驻屯陈留的大军也在挖土。
耗费这么大成本开挖的睢阳渠,又岂是豪强派出部曲参与水利维护就能占便宜的?
一个坑就这样摆在了面前,自己出面说动豪强参与水利建设。
等豪强安置部曲到睢阳渠附近屯种时……这些部曲可能莫名其妙就成了朝廷的民屯、军屯,乃至是士户。
待朝廷处死几个乱臣,与乱臣勾结的梁国豪强自然主仆男女连着鸡犬一起合情合法合理的充为士户。
大概真到这么一天,也就到自己告病辞官的时候了。
思想明白,袁涣收拾公文,将一卷卷竹简装入防水的丝绸袋子里。
护卫、仆从帮他搬运,此去梁国上任,只有驾驭牛车的仆从一人,骑马护卫一人。
这两人与牛马、牛车,都是朝廷配发的。
装车后,袁涣登上牛车,仆从驾车,护卫乘马在前方探路,沿着道路向着二十几里外的圉县而去。
牛车里,袁涣翻开行囊,里面有妻子缝制的春季衣衫,还有两匹粗帛,以及一盒胭脂与一叠纸张书信。
自天下大乱以来,造纸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不重要的信件会用纸张书写,重要的会用竹简或帛书。
这些东西都是要送给蔡邕小女儿的,蔡邕死在了王允手里,大女儿蔡昭姬不知所踪想来也死在了关中大乱中。
陈留蔡家也衰落了许多,蔡邕儿子早亡,现在家里不计算堂亲,就剩下小女儿蔡贞姬、孙子。
想着蔡家艰难生计,袁涣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袁绍的外甥高干就是圉县人,带了太多的陈留士人投奔了河北;后来陈留郡守张邈又配合吕布差点一举断绝曹操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