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民的数量在迅速地扩大,每日施粥也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然后,郑太皇太后站了出来,令人设了十个粥棚。这些粥棚要用的粮食,皆由景阳宫来提供。
这一举措,迅速为郑太皇太后赢得了仁厚美名。
紧接着,李太后也令心腹宫人到城门外设粥棚。李家人四处为李太后扬名。奈何有郑太皇太后珠玉在前,且声势浩荡,李太后想借此扬名的算盘也落了空。
在此时,姜韶华的奏折送进了朝堂。两封书信也分别送到了太和帝和郑太皇太后手中。
这一封奏折,震惊了朝堂。
堂堂郡主,竟被一伙流民围攻抢粮!由此可见,饥民暴动起来是何等恐怖,北方混乱到了何等的境地。
王丞相也见事态不妙,主动上了奏折,奏请天子下旨,令各地驻军就定镇压乱民暴动。举凡王丞相赞成的事,安国公都要持反对态度:“驻军不可枉动,以免引起民心动荡不安。至于乱民,还是应该以安抚为主,遣回原籍。”
“郑尚书此言颇为可笑。”王丞相冷冷驳斥:“乱民背井离乡,来历纷杂,谁有这个能耐一一问清身份来路再遣送回乡。不懂民政,胡乱进言,郑尚书还是闭嘴吧!”
安国公目中闪过怒意,冷笑着回击:“丞相大人倒是精通政务,先帝在世的时候,也一直重用丞相大人。眼下北方乱到这等地步,敢问丞相大人,都是谁之过错?”
这一击可谓正中要害。
身为一朝丞相,掌管大梁政务,大梁北方天灾连连,荒野千里,乱民暴动,如果要追究问责,那必须也只能是王丞相的责任。
所谓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就是如此。
王丞相面色有些难看,却不得不向天子拱手请罪:“都是老臣无能。老臣愧对先帝信重,愧对皇上信任。老臣这就请辞,请皇上另择贤明为丞相。”
太和帝只得出言安抚。
丞相是百官之首,不是随随便便阿猫阿狗就能做丞相的。安国公挑刺是一把好手,真让他来打理政务,只会是一团糟。
不管太和帝愿不愿意,朝堂上为了如何迅速安顿流民一事起了激烈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