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偏殿值守的段志玄知道,那一夜李世民在金水河边沉默良久。
翌日,朝会上,当看到多日未曾露面的李渊竟然端坐上首,满朝文武皆是惊诧不已。
左手第一位的裴寂似乎有些预感,脸色极其复杂,毫无顾忌的直看着上首那位多年老友,也不知道其心里所想。
“诸公,朕近日来,感觉身体日益疲乏,当年一餐可食肉三五斤,现在半碗粟米粥即可饱腹,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李渊看着济济一堂的文武大臣感慨万千。
裴寂听后脸色终于骤变,急忙拜道:“陛下龙体康健,福寿绵延,定能千秋万载,陛下何必出此颓然之言呢”。
“裴三,你我相交多年,怎么还用这样的话语敷衍朕呢?”听到裴寂的话,李渊轻轻地笑道。
听到李渊当众唤他裴三,裴寂心里不由自主的松一口气,如此亲昵的称呼,足见皇帝跟他的亲密。
“臣与陛下年岁相差无几,臣尚且觉得浑身充满气力,还可以再为陛下效力十年二十年呢”,裴寂捻须笑道。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眼眸一沉,面上毫无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
李渊闻言却是摇头,“裴卿还是莫要逞能,保重身体,有些事情交给年轻人就好,最近朕无论是听曲、狩猎亦或是游湖,都甚觉乏味,还是时常想起,你我当年在晋阳时的风光啊”。
话音落下,满堂哗然。
众臣也不顾监察御史的警示,竟然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
裴寂脸色苍白,不由得向后趔趄一步,眼中再也没有锋锐,原本挺拔的身躯瞬间佝偻许多,仿佛李渊的一句话便将裴寂的精气神全部抽走。
“陛下所言极是”。
沉默良久,裴寂声音略显嘶哑的说道:“当年在太原时,臣也曾跟陛下约定,天下安定后,臣当致仕归田,如今四海升平,臣也该履行约定,还请陛下,准许老臣,乞骸骨”。
此话一出,众臣皆是一脸惊愕。
不少人出列劝阻。
“裴相公身体康健,怎么想到致仕?”
“现今太子登储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大唐如何能够缺少裴公这样的国家柱石啊?”
“还请裴相公三思,大唐朝廷离不开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