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礼立即道:“殿下攻打安南国,是在为我大雍拓土,功业难以磨灭,下官当然会然全力地配合。殿下有何吩咐尽管地交代,下官只要还在任上,一定尽心尽力地完成!”
“正是,刘刺史刚才说的也是下官的心声啊。”顾淮跟着道。
他两人反正就快要调走了,人走后,管他巴州变成什么模样,那就是下一任官员的事儿了。跟他们无关。并且按照寿王的意思,短时间内,新官根本过不来的。
李辰痛快地道:“本王急需三万兵,还有万匹的战马。而且,要相应的粮草、军械…”
刘知礼稍微地想了想,道:“殿下,三万的士兵,算上训练和作战。一年下来起码需要十七八万的粮食,臣愿先备好十万石粮,后续的一个月之内,当再补齐十万石。殿下若是还需要的更多,下官自当再准备。至于草料和饲料,也没问题。下官可准备上千匹骡子,作为粮队专门地运输。”
对巴州这个天府之国来说,粮草物资等都不缺。但这些东西都是官仓里的,要不是李辰发了话,刘知礼是不敢动的,动了就是杀头的大罪啊。哪怕他现在挪动,也只能悄悄地动作,做些假账,等他走后,天塌下来也不管自己的事了。
李辰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看向顾淮:“顾大人,你呢?”
顾淮作为巴州节度使,统管州内十个郡的军事,总共加起来的兵力也就六七万。
李辰开口就要三万,差不多要了一半兵,这确实对顾淮来说也些为难,毕竟李辰还没有造反嘛,如果直接反了,痛快地占了巴州,别说三万兵,六万兵也可以大张旗鼓地征募。
因此,顾淮想了想后道:“殿下,我先想法子调来一万的指挥使兵力,其余两万人,可否从地方乡勇中抽出来?”
李辰也知道其中的难处,毕竟,那是调兵,顾淮私自调走了大半的军队,那跟公然地造反都没区别了。
本来李辰也不指望他能一下子给出这么多兵的,关键要看到顾淮的态度,李辰自有扩兵的其他办法。只是没想到,顾淮带来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乡勇兵。
大雍的乡勇,不属于大雍正规军的编制,更不归地方指挥所管辖,这些人平常从事生产劳作,只在本地受到战争的威胁时,才会拿起武器来战斗,也叫团练,民兵。
每当朝廷急需用兵时,招募的兵员都满足不了战事的需要,就会调集乡勇。一般百多十户中,征调十人,马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