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又不差那几个钱,别整得抠抠搜搜的,不给工钱成啥了,传出去咱陆家堡的名声还要不要。
这样,先用陈米应付几天,新打出来玉米晒干了磨苞米面儿,不加菜干,咱吃干是玉米的饼子,管够。正好尝尝咱这粮食的味道怎么样。
新起的土豆,可着大锅炖呗,是放白菜还是放萝卜的,给河沟村送信儿,李积忠一家子不是回村了吗?让他一天送一车鱼来,再杀个猪,菜里让看见肉。
咱一天三顿吃干的,晚上没炖菜,只有饼子咸菜和粥,早午两顿吃好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儿不是。
一天一毛钱,按天发。干得不好的,第二天直接开除不用。
车、马,咱都按市场最高价雇。
就这么着吧。咱庄子上五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都别下地了,只管在地头做饭准备伙食。”
秋收开始,一家子讨论雇人干活的工钱和伙食问题,陆闻溪主张,大方点。
陆老爹没说话,就是不反对,双喜心疼钱,张了张嘴,还是忍下了。
还是五叔扒拉一会儿算盘子,有理有据的发言,“行。咱邻里邻居的住着,雇的短工一半都是熟人,都是实诚干活人。咱给的工钱高,再给吃好,雇工但凡有点儿良心的,多出力气,仔细着干活,少落点玉米棒子,省下的时间,其实比磨洋工花的少。
一头猪花不了几个钱,鱼也不值几个。能干。”
那就这么着。
“稻田那边,不用雇人。咱自己留下三亩地的粮食,够一年吃用的。剩下都卖给小日子,他们自己收自己打去,按斤给咱结账。”
今天总共也没种多少水田,好在产量高,刚开的荒地跟熟地不能比,一亩也有上千斤,三亩地三千斤是有的。
陆家人吃不完,过年庄子上一家还能分三斤五斤的,也算吃上细粮了。
“他们五谷杂粮也想买。”
可拉倒吧,“五谷杂粮总共就种那么点儿,咱各家还不够分呢,给他?让他们等来年。大豆可一点儿不卖给他们,咱也打不上十万斤,做豆腐发豆芽,榨油,用处多了,过年豆腐再不管够,咱这一年不白活了。”
陆老爹作主,五谷杂粮,特别是大豆不卖。
“苞米李连长说督军打了电话,咱有多少,督军府收多少。价格比日本人给的低,但是咱也得分个里外,还有姑爷的面子在,最低也得给一半。”
双喜又提起主粮玉米。
“行,主粮卖给他们了,剩下的白菜萝卜可不能再卖了,这东西有多少都不够吃。过阵子挖沟渠,江湾县的工地上也得用。还有麦子,总共也就那么点儿,少磨两遍,一家子都分不上五十斤。没有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