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提前侦查

津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

当时的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举旗造反,就是从津门南下开始的。

得胜后,朱棣亲下旨意,将古之地名“直沽”赐名为“津门”。

意为“天子津渡口”。

自明朝起,津门因漕运而兴,历经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已然逐渐成为了南北运输重要交通枢纽。

其内商贾云集,百年发展之下,最终形成了以母亲河“海河“为中轴的带状河港。

一时繁华至极。

临近晚清,这一状况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美列强的船坚炮利下,清政府于1860年将津门设为了开放口岸。

等到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覆灭时,小小的津门卫,已然被列强瓜分得七零八落。

当时的津门,设有九国租借。

分别为英租界、美租界、法租界、德租借、日租借、俄租借、比租借和奥租借。

成为了华夏租借最多的城市。

当然,有利也有弊。

这些租界不仅促进的津门的经济发展,还推动了工业、商业、金融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

使得津门成为了当时华夏,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工业基地。

而津门地区的日租界,也是小鬼子在我华夏,当时六个租界当中,地盘范围最大的租界。

七七事变后,小鬼子派兵占领了津门。

他们先后在津门成为了维持会、监管会等部门,期间还短暂地成立了一个伪政府。

甚至,他们还将华北派遣军的军部,安置在了津门地区。

而海光寺,这座康熙年间,原名普陀寺,后由康熙皇帝亲自改名为海光寺的寺庙,在遭受八国联军的焚毁后,便成为了小鬼子华北派遣军的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

…………

两日后。

海光寺日军兵营外面,一家名为溪水稠的日料店里,叶少鸿和苏文谦,正一边吃着干巴巴的日料。

一边小心地观察着兵营外的情况。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木质的槅门被人从外面拉开。

白叶迈步走了进来。

“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