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明子弟兵

“三位请起。”

“谢陛下隆恩。”

和宛平县几位官员一样,三名里长起身后便垂头而立,看都不敢看刘学一眼。

“朕欲在此地修建一座发电厂,需要占用一些耕地。”终于,刘学说出了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据宛平县知县王爱卿所言,这片耕地乃是你们三个村子所有,所以今天朕叫你们来是让你们确定耕地的归属的。”

在众多工匠的忙碌下,土地丈量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经过测量得知,这一片土地一共有三千五百多亩。听到这个数字,刘学砸吧了咂吧嘴,貌似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

现在用电的地方还不多,给整个京师的百姓供电更是不现实,所以这大明的第一座电厂刘学只打算安装两台240千瓦的发电机。一台240千瓦发电机一天下来能发将近五千度电,两台就是将近一万度,这么多电根本是用不完的。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打算,随着牛家庄工业区的扩大,用电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不过到时候再增加发电机组就行了。

两台240千瓦的发电机根本占不了多大地方,就是连上其他设备和办公楼,乃至于员工宿舍也用不了几亩地。为了几亩地就弄这么大阵仗,委实有些小题大做了点。

最后,刘学在挨着公路的地方划了一百亩地,虽然用不了这么多,但咱是要面子的不是吗?

一百亩地圈定后,被占地的王家村的百姓都来了。刘学询问了时下土地的价格,然后他按照三倍价格,也就是三十银元一亩地的标准对被占地百姓进行补偿。

“皇上,俺家就这五亩地,被占去后俺家就没有土地了,那俺一家人以后靠什么活着啊。”虽然三十银元一亩地的价格已经远远高过此时的土地交易价格,但是还是有人不愿意自家的土地被占。原因无他,大明的百姓是把土地视作命根子的,没有特殊情况谁都不会卖掉的。

三十个银元看似不少,但是这些钱总有用光的那一天,一旦这些银元用完了,那这一家子人靠什么活着呢?租地种吗?可是周围几个村子乡绅们的土地早就有了固定的佃户,他们要想租地就只能是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了。

“无妨,被占地的百姓每家可以出一个人到电厂来工作,朕来给他发工资。”刘学早就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他也早就想好了应对的方法。

“郭亮。”处理完征地的事情后,刘学喊了郭亮一声。

此时,安排好安保工作的郭亮就站在刘学不远处听用。听到刘学喊自己的名字,郭亮赶紧跑过来,躬身应道:“臣在。”

“让士兵们去附近的村子里帮百姓干点活,以后电厂建成后少不了要用到他们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刘学都会想着拉近百姓和军队的关系,建立一支类似华国军队那种军民一家亲的队伍的想法他一直铭记在心。

“臣遵旨。”郭亮答应一声便去安排这件事情了。今天出门郭亮带来了三千士兵,抽调出三五百人帮助附近的村民做些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马,土地划定好后就拉材料开工吧。”发完土地赔偿款后,刘学让马三立刻开工。他想尽快把电厂建起来,然后教出一些人来把电厂运转起来,过几天就是殿试了,殿试完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他不想在电厂的事情上耽误太多时间。

马三答应一声开始去协调修建电厂所需的原材料,而刘学呢,他骑上一匹高头大马,在近卫军的护卫下开始查看从电厂到兵工厂的地形地势,为后续架设电线的工作做准备。

来来回回的跑了几趟后,刘学确定了电线的架设路线以及电线杆的埋设地点。做完这些事情后,刘学便拿着钓竿到河边钓鱼了。

王家村是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百十户人,大约五百多口人。由于村子比较小,且村子里也没出过什么进士举人老爷,所以村子里也就没有出现地主,一千多亩地几乎是平均的被一百多户人耕种。

往年村民们就是靠着村外那千多亩地活着,生活很是拮据。去年农闲的时候村子里一部分青壮年去了修路队赚工钱,再后来又有几个人去了西山煤矿工作。另外,随着西山里的煤矿和石灰石矿大量的开采,道路繁忙了许多。这人一多就会有做小买卖的出现,于是在道路两侧便出现了一些零星的摊位,给过路的行人和拉货的马车供应所需。

渐渐的,穷困的王家村村民依靠着距离公路近的优势赚到了一些钱,有效的改善了自家的生活。

尽管有着如此种种赚钱的方法,但是王家村依旧很破败,很穷困。当御林军的士兵们走进王家村的时候,许多村民都吓得躲了起来。这年头,官兵在百姓们的心目中那是比土匪还土匪的存在啊,他们能不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