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继承人的抉择与对大同之路的探索

“父亲,您认为绍儿和晟儿,谁更加适合为太子?”

徐爱民看完这些奏折就感到为难,这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一时间他不知道该选择谁为太子。

他终于有点理解上古圣君帝尧的内心了,如此庞大的国家,如此繁华的盛世,不选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如何放心把大汉这个庞大的帝国交给他。

而且他的烦恼更甚于帝尧,帝尧的继承人只有大禹一个,但他却有两个优秀的儿子。

所以他才把这些奏折念给徐凡听,也有让自己父亲为自己做出抉择的意思。

徐凡笑道:“两人都非常优秀,选谁都可以继承大汉,但如果你真拿不出主意的话,父亲倒是有一个方法可以供你参考。”

“什么方法?”

“成为大汉天子是需要大汉所有百姓认可的,而贤者就是天下百姓的代表,你可以让贤者投票选择他们其中一位为大汉的太子。”

“贤者选拔?”徐爱民有点愕然,内心还是有点抗拒这样的方法。

虽然他父亲一直教导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徐爱民也承认这一点,但他认为徐室对天下的贡献更大,说是天下的家主也不为过。

而现在让贤者选拔太子,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贤者们有权利选拔未来的皇帝。

“天下的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现在天下的大势就是,工业化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人成为天下的主人,这个趋势没有人能违背,即便是你我挡在这个大势面前,也只是螳臂当车。”

徐爱民有点不赞同道:“像父亲说的那种制度,那就真和礼记当中大同盛世一样,只是一种完美社会的设想,但现实当中百姓是有很多性格缺陷,短视,贪婪,无知,他们还是需要有人去指引的。”

“就像这高陵郡,即便有刘恒这样的领导者,公孙弘这样的干吏,有诸子百家的精英汇聚,但因为放的权力太大,他们还是做了一团乱麻。”

在两年前刘恒上书在大汉进行地方民主试点,徐爱民思考几天之后就答应下来了。

他登基的时候向天下承诺过,要在30年内把大汉建设成为高等富裕的社会,而现在30年的时间马上要到了。

大汉这三十年也发展的非常快,天下的财富翻了几十倍,大汉的财政也翻了好十几倍,可以说大汉保持了开国时期迅猛发展的势头。

徐爱民承诺的高等富裕生活基本上算是基本上达成了,但大汉下一步该走向何方?徐爱民感到迷茫了。

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刘恒的上书对他来说刚刚好,可以为他探索大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他才同意了这个试点。

徐爱民和大汉三公九卿商议半个月时间,决定把内史郡划出九个县,成立高陵郡,作为试点的地方。

但这两年下来,试点的效果可谓是一言难尽。

最开始高陵郡百姓根本不相信,还是刘恒不断用广播向全郡的百姓普及试点前因后果,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

靠着刘恒几十年在大汉积累的声望,当地百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在意见相当中状告了欺负他们的汉吏。说高陵县有一个市集花了500万修建,说是要解决高陵县西部的市民蔬菜问题。

但不到三年时间,县衙就说市集花费太高,导致县衙入不敷出,于是承包了给了私人。

而新来的东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把摊位费提升三倍,开除了八成的市集管理者和清理工,当年就扭亏为赢,赚了300多万,而那个所谓的东家就是高陵县主簿的族兄。

刘恒和公孙弘得到百姓的举报也不客气,只要百姓告状的汉吏,他们马上去查,查到证据确凿的,他们就按法令处置。

当地百姓看有效果之后,纷纷跟进,把自己日常受到欺凌,对生活不满的地方都通过意见箱传递到刘恒他们手中。

关中虽然是整个大汉吏治最清明的地方,但也有许多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只是刘恒这些大汉高层不清楚而已。

毕竟这种事情一向是瞒上不瞒下,下面的人对他们做的事情那可是清清楚楚,毕竟百姓就是受到欺负的人。

只是他们没有办法。把自己受的委屈,受到的欺负上报,让上面的人看到,而现在刘恒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当地百姓发现上面真会处罚这些犯错的汉吏,自己的沉冤也可以得到昭雪。

于是纷纷向刘恒和公孙弘告状,试点最开始却成为了一场对高陵九县汉吏的一场大清洗。

经过了三个月的清洗,试点的九县,一半的汉吏都被罢免,其中有三成因为职务犯罪直接流放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