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如夫君所说,海砂是制作玻璃的理想材料,那幽州海边都可以挖到,到之后着人运过来试验烧制提纯。”</P>
袁熙点头道:“没错,玻璃制作其实并不比陶瓷复杂,技术要求也不高,所需的可能就是手法而已,我相信幽州那么过工匠,没有理由做不出来。”</P>
“虽然短时间内做不出高纯度的光学玻璃,但一口吃不成胖子,都是循序渐进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P>
“这是医学突破的重要前提,好在另外一项我也在着手做了,那便是棉花。”</P>
“我听说棉花种子,今年似乎结果不错?”</P>
蔡文姬点头道:“这是夫君试种棉花的第三年了,确实比前两年收成好得多。”</P>
“妾根据夫君的说法揣测,前两年中,不适合幽州天气和土壤的种子,都在种植中被筛选掉了,能存活下来的,都是适合幽州气候的。”</P>
“这样一来,棉花的存活率自然就大大升高了。”</P>
袁熙深以为然,自然种植也是筛选的重要手段,如今能存活结出棉桃的族株,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其适应性,这样一代代筛选下去,迟早会发现适合本地环境,同时兼顾产量质量的棉种。</P>
这样一来,纺车的改良也该渐渐提上日程了。</P>
当下他滔滔不绝和蔡文姬说起改良现有纺车,以及将来利用幽州水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想法,说着说着,他才发现时间过了很久,方才不好意思道:“你看我,一回来就说这些,都没问你这段日子过得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