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站在最后面的中年校尉黄忠慷慨激昂,信心十足。
黄忠与刘表见过几面,刘表很欣赏这位中年的校尉。
黄巾之战中,黄忠一双箭法百发百中,立下了战功。
在南阳一带,名声初显。
但太守张咨一直对黄忠不太欣赏,在他眼里黄忠不过是一介武夫。
平时也不会做人,整日除了练武,就是带儿子看病。
黄忠中年得子,取名黄叙,从小就体弱多病,多少郎中名医都看不好。
黄忠每年微薄的俸禄都花光了,吃药把房子吃没了,可病始终没见好。
反而随着年龄增大,病情越发严重,黄忠不甘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每年俸禄是死的,他又不愿贪赃枉法,所以每次郡内有战事时,黄忠永远都是主战,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
此次也是如此,看着手下如此有信心,张咨心中不禁踏实些,而后询问道。
“汉升,那你觉得,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敌军会先攻击哪里?”
黄忠闻言,不假思索。
“禀使君,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现在我们连敌军将领是谁?怎么用兵?麾下有多少披甲的精锐?还有多少粮草武器装备。”
黄忠一连几问,彻底把张咨问住了,转头看向都尉蔡龙。
蔡龙被看的头皮发麻,自己不过是蔡家派来镀金,最多春节就要回襄阳述职。
可事与愿违,敌军兵临城下,他又没打过仗,你问我,我问谁?
蔡龙无视太守的眼神,就当没看见。
蔡都尉居然没有表示,张咨怒火中烧,但目前只能强忍下这口气。
“日后再找你算账。”
张咨心想道。
现在张咨也说不出所以然,干脆把这些事一股脑丢给黄忠去做。
议完事,大家逐渐退去,黄忠回到军营立即把各级军官叫来。
各屯长队率纷纷赶到,排成两列等待黄忠的将令。
“屯长萧景琰,听令!”
站在中间的萧景琰挺起身板,站出列。
“属下在!”
站在主位上的黄忠一脸欣赏的看向眼前屯长,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