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注视下,他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白痴。这位太子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掩饰尴尬。
“老师,学生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王辰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还好你和你父亲都是做生意的,属于商人,不涉足政界。”
“否则我肯定劝你别涉足。以你这样的判断,恐怕很难在政界立足!”
李承乾的面部肌肉瞬间抽搐了一下。这评价太狠了,他要是商人的儿子也就罢了,可他是太子啊。
当今的太子,未来的国君,竟然被老师评价为不懂政治,无法在政界生存。那他现在干脆找个白布,挂在梁上算了。
看着宝贝儿子那呆滞的窘迫样子,李世民既心疼又有些得意。还是自己聪明,先让太子背锅,否则被鄙视的肯定是自己。果然熟悉了王兄的套路后,做事也变得更聪明了。看来和天才待久了,自己也会逐渐变得睿智。
当然,得意归得意,李世民还是开口为儿子解围:“王总,你就详细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吧。”
王辰用手势示意,向李世民解释:“不管前朝的事,这个想法其实也没错,提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是普通百姓或地方官员这么想,很正常,毕竟可以大大减少文书工作。”
“但对于想在朝廷中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更高职位的朝廷重臣、皇室成员来说,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
“现在是大唐的时代,是贞观二年,大唐建国时间还不长,百姓正逐渐认同大唐。”
“这时候就应该强调一个观念。”
这段话李承乾可能不太理解,但李世民已经听出了些端倪。他是皇帝,是政治高手,李二从这段话中解读出了深刻的意义。
因此,王辰刚停下来,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问:“王兄,应该强调什么观念?”
王辰看了看满脸求知欲和好奇的李世民,以及仍然半懵懂半困惑的李承乾,随即开口:“这个观念很简单,那就是天下是大唐的天下。”
“没有前朝和本朝之分,所有活着的人,包括他们的上三代,都应归属大唐管辖。”
“朝廷高层执政者只有秉持这个观念,才能让百姓对大唐的向往更加凝聚和坚定。”
“因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时刻记住自己生活在大唐,是大唐人。”
“否则这里一个前朝,那里一个前朝,天下人到底是前朝遗民,还是大唐子民?”
“说得再明确一点,如果前朝的凶杀案在本朝不记录档案。”
“那么不是武德或贞观时期出生的人,如果户籍丢失,是不是就不算人口,不用纳税了?”
王辰话音刚落,李世民立刻震惊。手中的筷子都没拿稳,啪的一声掉在了桌子上。
绝妙,精妙绝伦!好一个前朝与本朝的区别,好一个百姓的凝聚力和对大唐的归属感。他身为大唐的主宰,却从未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
他从未想过从精神层面和对朝代的归属感上去让百姓更加信任大唐。与眼前的少年相比,他这个皇帝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格。
单论手段,这位王兄恐怕甩了他十八条街,他老李的政治手腕相比之下差得太远……
李二在心里默默规划了一阵,才捡起掉落的筷子。
在王辰略带惊讶的目光中,李世民连忙解释:“你的见解实在太有深度,一时……激动,筷子就没拿稳。”
王辰立刻惊讶地说:“行啊,老李,你竟然能听懂,我还以为我只是自言自语呢。”
李世民:“……”
难道他给王兄弟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种憨厚老实的人吗这也太过分了,他好歹是个国家的太子。
虽然经过这么久的相处,李二确实发现自己在政治上有许多不足,但也不至于连话都听不明白吧。
不过想到在这段交往中,他一直处于下风,李世民只能无奈地扶额。
随后,王辰对李承乾说:“或许这些……涉及国家政策的事你不必详细了解,但其实都是相通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就算放在商业交易中,道理也一样。”
“如今你的生意做大,兼并了其他公司,第一步做什么?”
“就是换上自己的品牌,不再提及原来的公司主人,让那些员工忘记他们的旧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你效力。”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你理解了多少。”
李承乾原本有些困惑,但在王辰又举了个例子后,他渐渐明白了。
改朝换代,重塑形象,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强化本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从这点推回刚才的案件,足以否定刑部和大理寺官员的第一种观点。
因为不存在前朝与本朝的断裂,一切都归大唐管辖,这才是朝廷官员应有的观念。
明白了这一点,李承乾忍不住拍案叫绝,内心疯狂地为王辰鼓掌。
这家伙真是太厉害了。
简直比真正的皇室成员更像皇家人,看他父亲的样子,还有自己现在的迷茫,绝对没想到这方面。
一个大唐的皇帝,一个大唐的太子,他们父子俩加起来,在治理国家、稳定人心方面,直接被这个酒馆的王掌柜甩了二十条街。
对于王辰拥有惊世才华和满腹经纶,李承乾彻底信服了。
别说别的,光是这一手政治手腕,一般人绝对想不出来。
有这种想法也难以言表。
果然,他的老师真是个大贤,父皇为自己找的人选,真是一点都不亏。
李承乾不禁暗自庆幸,庆幸这样的大贤能被父皇遇上,否则他可能会错过如此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