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脱离中原的控制

果然,在王兄弟嘴里,他的脑袋和方向感都不好使。

虽然心里已经习惯了,承受能力也锻炼得强大不少,但李世民听到这个评价,还是忍不住心脏一紧。

他可不是脑袋不好使,他李二是堂堂天子,怎么可能这么不堪不行,总有一天这个场子得找回来!至于现在嘛......只好默默忍受了。

王辰见李世民不说话,干脆继续说道:"如果突厥强势,丝绸之路确实有可能被重新摧毁。”

“如今是大唐盛世,突厥应当忧虑自身是否会被吞并,而非时常骚扰丝绸之路。”

“反倒是丝绸之路重建后,能压缩突厥的生存空间,将他们向东逼退。”

“这一点,姑且也算作第二个益处。”

……

李世民承认,有时他的思维确实不够敏锐。他一直担忧突厥的侵扰,却忽略了如今天下形势已逆转,突厥更应担心大唐是否会出兵镇压。

理解这点后,李世民立刻接纳了第二个好处。为了掩饰尴尬,他迅速转移话题。

“王掌柜,前两个好处都与西域相关,难道玄奘大师的西行,仅对西域有影响?”

王辰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摇晃。

“在我看来,真正具有深远意义的,反倒是与天竺的联系。”

“你见过天竺的地图吗?”

李世民摇头,他见过,但现在身为商人,这样说不合适。

“我做药材生意,南北贸易一张中原地图足矣,无处寻找天竺的地图。”

王辰轻敲桌面,缓缓道:“别说你,就连皇宫里的天子,也只有粗糙模糊的天竺地图,除了大致轮廓,其他一概不知。”

“派遣大量士兵随玄奘法师前往天竺,法师既然要交流佛法,学习佛经,自然会四处游历。”

“若是我执行此计,必在军中安排擅长绘图的高手,不用太久,就能得到较为详尽的天竺地图。”

“虽暂时用不上,但若将来大唐威震天下,边界推进至紧邻天竺,这份地图将成为无价之宝。”

李世民看着王辰笑容满面的样子,心中激起千层波澜。

这家伙居然考虑如此长远,竟设想有一天大唐会攻打天竺。这真是李世民从未想过的事情。

不知为何,李世民一想到这场景,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说到这里,李世民心中已有几分明了。让玄奘去天竺交流学习,恐怕并非重点。

王掌柜真正的意图,可能就在他所说的六个好处之中。前面提及的佛道并行,也许只是场面话——或许这小王掌柜和自己一样,推崇道家。

李世民激动之处就在这里。说实话,他内心更愿推崇道教。不论税收和徭役,单是道家与李唐皇室的契合,他就支持道教。

但李世民一向赞同王辰的建议。所以先前王辰说佛教可留,玄奘东渡也可允许,李世民误以为王兄弟支持佛道并行。现在他才醒悟,根本不是并行,恐怕王掌柜提玄奘西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随之而来的好处。

这样,李世民也安心了。如果王兄弟在此问题上与他意见一致,那就再好不过了!

当然,六个好处只说了半数,李世民不急于追问。思绪转回绘制天竺地图一事。

天竺与大唐中原之间隔着巨大的吐蕃高原,无直达之路,只能绕行。一条向西北,经玉门关穿越西域,抵达天竺;另一条向西南,经南诏国。

李世民觉得现在绘制天竺地图,确实考虑得太远。但想到这,他有些心动。万一在他有生之年,大唐真能君临世界,疆域延伸至天竺边界呢?

利用玄奘西行的借口,派遣大量士兵同行,混入懂得绘图的专家,肯定能在玄奘返回前标出天竺的地形和主要城市。这不是未雨绸缪吗?不管用得上用不上,先画好再说,也能填补皇宫地图的空白。

李世民当即决定,这成为他接下来发布命令的依据。想到王辰仅说了三条好处,自己已心动,他更想知道剩下的三条是什么。他轻敲桌面。

“王兄弟,只说了一半,另一半还有哪些好处?”

王辰拿起茶壶,给李世民倒了杯水。

“其实第四点,我觉得与你有关,你是做生意的。”

李世民露出疑惑,与做生意有关,他开始联想。

“莫非王掌柜认为,可在随行军队中夹杂商队,沿途进行贸易?”

王辰点头:“你说对了,天竺与大唐相隔万里,两国交往甚少。”

“只有定居大唐的天竺人,几乎没见过往返两国的商队。借此机会,带上商队,将天竺特色商品运到大唐,同时出售丝绸等物给他们。”

“可惜玄奘法师的西行计划,不是我们来策划的,天子可能还没考虑到这个层面。”

“不然你可以考虑投资,疏通关系,争取让我们的人在商队中占一席之地。来回一趟,那可是满地黄金的机会。”

李世民听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