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为了研究出优先学习什么,什么更重要。
结果现在两个月的努力,在眼前这位王兄弟口中变成了舍本逐末,学到了皮毛......
在困惑的同时,犬上等三位使者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但如果是别人说的,这三人也就当耳边风了,毕竟这是他们花了两个月制定出来的国策。
问题是这位王兄弟确实对日本的历史和传承有深入了解,甚至他们的一些传统习俗都能说出来,仿佛真的在日本生活过一样。
再加上通过交谈,显然这位酒馆掌柜也是有文化学识的人。
或许从他口中,才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到,他们日本当前最应该学习大唐的哪个方面。
于是犬上这位正使立刻表情严肃,开口问道:“王兄,不知你为何有此说法?”
“在我们整个日本看来,能把大唐的各种先进技术、朝廷体制、礼仪文化,乃至商业农业等方面学来,就已经相当了不起。”
“说实话,这些已经算是最重要的东西了,难道还有什么比学习这些更重要的吗?”
王辰煞有介事地摇头晃脑一阵,然后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比划了一下。
“你说的这些当然重要,都是我大唐之所以强大的精华所在。”
“但你忘了根源,最重要的基础你忘了,那你别的学再多,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木而已。”
犬上的震惊更加明显,听到王辰这样说,不由得有些心慌。
连忙往旁边挪了挪,似乎想借此听得更清楚。
“敢问王兄,大唐如此强大,其基础和根源是什么呢?”
王辰食指重重地在桌上写下两个字。
“人口!”
三位日本使者都认识汉字,况且这两个字结构简单,他们一眼就认出来了。
副使惠日不由得皱了皱眉,然后疑惑地问:“王兄,这人口又该如何说起?”
“中原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状况。”
“我们日本如果要学习,不应该先学习那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吗,学习人口增多是怎么回事?”
王辰立刻摆出大忽悠的姿态,神情肃穆而庄重地分析道。
“你们这就陷入了局限,不知什么是根本,反而沉迷于表面现象。”
“我大唐之所以如此强大,能拥有如今坐拥万里江山,四海八方来长安朝贺的盛况。”
“先进的知识文化、技术以及农业商业,的确占一部分功劳,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口众多。”
“就是因为人口多,所以无论做什么,力量都非常庞大,才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种广阔的农田,才能拥有丰富的粮食。”
“就是因为人口众多,才能更好地利用那么多先进技术,才能将商业发展到极致。”
“人口稀疏,大片区域都人烟稀少,就算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又能给谁使用呢?”
“所以,人口才是基础,其他都是表面功夫。”
王辰说到这里,犬上等人不禁陷入了深思,这番话听起来颇有道理。
为何中原国家历经朝代依然强大,而他们扶桑数百年来仍只能俯首中原王朝脚下?
还不是因为中原人口众多,战斗力强悍,轻松就能组建数十万军队,这是他们扶桑无法企及的。
这样说来,人口确实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因素。
见三人沉思,王辰继续劝说:“参考我们大唐的强大,你们不妨设想一下,扶桑人口增多后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三人立刻齐齐看向王辰,期待这位王掌柜为他们描绘未来的蓝图。
王辰一边比划,一边用富有诱惑力的语调说:“假设扶桑人口众多。”
“即使不扩张领土,也能轻易填满全国的耕地,据我所知,目前的扶桑还未达到全面开垦的地步。”
“如果人口增长,农耕效率将大大提高,可实行多轮种植。”
“这样,粮食产量将极大丰富,还能腾出大量劳动力组建军队,修建基础设施,乃至更多事务。”
“那时,粮食要多少有多少,军队随时能超过十万,建宫殿,随便就能召集数万民工。”
“这才是根本性的国策,人口发展上去了,远胜学习我们大唐一百次的技术和知识。”
“你们告诉我,是发展人口更重要,还是学些表面现象更有意义?”
王辰并不冗长的分析,没有讲大道理或高深知识,只是给这三个扶桑使者画了一个大饼,描绘了扶桑拥有庞大人口后的盛世景象。
当然,这种描述纯属虚构,因为扶桑就算人口众多,也没那么多土地容纳。
而且人口发展并非空谈,中原广阔的土地才养育了如此稠密的人口。
像扶桑那样的小岛,就算竭尽全力,也难以增加多少人口。
所以这个所谓的国策,其实不过是废话,任何一个大唐朝廷官员听了都会认为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