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面纱

正当他准备下令寻找之际,一阵急促而有序的脚步声自殿外传来,打破了片刻的宁静。只见李承乾领着四位弟妹,如同流星赶月般冲进大殿,脸上带着几分歉意与兴奋。他们迅速站成两列,整齐划一地向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行礼,声音洪亮而充满敬意:“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看着子女们平安归来,李世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慈爱的笑容,打趣道:“乾儿,长乐,还有你们几个小家伙,这么晚才到,是不是又去御花园中捉迷藏,忘了时间啊?”一句话,引得大殿内笑声连连,紧张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

原来,这五位年轻人在宴会前夜,被月光的美丽所吸引,偷偷跑到御花园中,不仅欣赏了中秋的月色,还玩起了儿时的游戏,结果一时兴起,竟忘了时间。虽然迟到了,但他们带来的那份纯真与欢乐,却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意想不到的温馨与乐趣。在今日这轮满月高悬、万家灯火的中秋之夜,仿佛天地间都暗藏了默契,几位主角不约而同地踏入了迟到的行列,犹如星辰错位的奇观,却又透着几分不为人知的默契与紧张。原来,这一切的“迟到”,皆因他们共同孕育的“大唐娱乐月刊”即将诞生的辉煌时刻。

就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于天际之时,他们围坐在案旁,亲眼目睹了那份承载着无数日夜的汗水与梦想的月刊,从湿漉漉的墨迹中蜕变而出,最终定格为第一期初版的完美姿态。这不仅仅是一叠纸张,它是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是对大唐文化新纪元的期许。

李承乾,如同守护至宝般,将这份沉甸甸的月刊紧紧拥在胸前,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忐忑。他深知,将这份月刊带入今晚的盛宴,不仅是为了庆祝中秋,更是为了向父皇李世民,这位帝国的领航者,展示他们年轻一代的才华与决心。他们渴望得到那份来自至亲的认可,那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高赞誉。

于是,当李承乾从怀中缓缓抽出那份装帧精美、封面夺目的月刊样本时,整个宴会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他恭敬地向李世民禀报:“父皇,儿臣等人之所以稍有延误,皆因这份凝聚了我们心血的月刊。它,是我们对大唐文化的一次小小献礼。”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不解。他本以为是孩子们贪玩或是路上偶遇小插曲,未曾想竟有这样一番深意。这份突如其来的“月刊”,如同中秋夜最亮的星,瞬间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他笑着摆手示意李承乾上前,亲自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样本,仿佛接过的是孩子们沉甸甸的梦想与未来。

宴会上的宾客们,无不投以好奇的目光,他们中有人窃窃私语,猜测着这月刊背后的故事;有人则满怀期待,渴望一窥其庐山真面目。而身为宰相的房玄龄,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苦笑。他心知肚明,月刊的头版头条,正是围绕着他的一段趣事展开。不过,房玄龄大人胸襟开阔,对此不以为意,反而觉得能以此方式为中秋佳节添上一抹别样的乐趣,亦是美事一桩。

这一夜,大唐娱乐月刊的初次亮相,不仅点亮了中秋的夜空,更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悄然开启。李世民轻启指尖,优雅地接过那份仿佛蕴含了无尽秘密的报刊样本,手指不经意间掠过一旁精致的酒杯,那杯中佳酿仿佛也感应到了即将揭晓的惊雷,微微荡漾。他轻抿一口,酒香尚未在唇齿间完全绽放,视线却已如同被磁石吸引,牢牢钉在了报纸封面那行光芒四射的大字上。

“噗——!”

一声突兀的喷吐,打破了周遭的宁静与庄重,李世民的天子风范在那一刻仿佛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卷走,取而代之的,是孩童般的好奇与愕然。他慌忙抽出袖中手帕,胡乱擦拭着嘴角,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紧紧锁定了那行挑战权威的“罪证”。

“震惊!大唐栋梁房玄龄,铁骨铮铮下竟有此软肋!”这行字,如同夏日午后的惊雷,不仅震碎了李世民心中的平静,更激起了他无限遐想。房玄龄,那个在朝堂上运筹帷幄、不怒自威的宰相,竟也会有让他惧怕之物?是权力的暗流,还是人性的弱点?

李世民的心中五味杂陈,第一秒是不可思议,第二秒却已化为探索未知的渴望。他心知,这标题背后定藏着不为人知的趣闻,足以让这枯燥的王权世界增添一抹亮色。但碍于场合,他只能强忍好奇,轻轻咳嗽一声,将这份“奇珍异宝”递予李承乾,并密语吩咐:“宴后书房见,你等且安坐,勿让宴乐扰了正事。”

晚宴之上,觥筹交错,笑语盈盈,大臣们在李世民刻意营造的轻松氛围中暂时忘却了那份神秘的诱惑。然而,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只好奇的小猫,悄悄挠着心门——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能让圣上如此失态?

终于,夜幕降临,宴会落幕,李世民与李承乾一行人匆匆步入书房,门扉轻合,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李世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对着儿子挥手:“速速呈上,让朕一探究竟!”

在昏黄的烛光下,那份报刊再次展现在他面前,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跳跃着、诉说着房玄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李世民的心随着文字起伏,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只属于房玄龄的秘密与恐惧。这一刻,书房不再是冰冷的权力空间,而是探索人性、解读历史的奇妙殿堂。李承乾身形一展,犹如春风送暖,双手轻捧,将那本装帧考究、封面烫金的《大唐娱乐月报》恭敬地递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仿佛即将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指尖轻点,翻开了那承载着无数八卦与趣闻的第二页,直奔主题——探寻房玄龄的“软肋”。

起初,他的脸上挂着探究的微笑,仿佛一位学者正沉浸在古籍的智慧之中。但随着文字的深入,那笑容渐渐变得微妙而复杂,眉头微蹙又舒展,眼中闪烁着意外与喜悦交织的光芒。及至全文收尾,李世民竟是控制不住,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那笑声回荡在宫宇之间,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息。

这篇报道,实则是一封写给大唐子民的幽默情书,它以诙谐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房玄龄——一位在朝堂上雷厉风行,却在家中对夫人言听计从的“妻管严”。文中不仅引用了古籍中的智慧之语,更巧妙穿插了多个生动实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李世民亲自下场,试图为房玄龄纳妾的“壮举”。

想象那日的场景,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竟也放下身段,企图以君王的威严说服房夫人。不料,房夫人非但不吃这一套,反而在一怒之下,做出了惊人之举——以头抢地,誓死捍卫自己的婚姻领地。

下,一个身影逐渐从虚空中凝实,仿佛是从另一个维度穿越而来——那是辰星,一身黑袍随风轻扬,双眸闪烁着星辰般深邃而复杂的光芒,不善之意溢于言表。

他立于虚空之巅,冷峻的面容对着远处疾驰而来的几道璀璨光芒,那些光芒并非自然之光,而是由数位修真界赫赫有名的大能驾驭法宝所发出的,气势恢宏,如同天外来客,欲要搅动这方天地的宁静。

“哼,诸位如此兴师动众,莫非以为我辰星是软柿子?”辰星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隐居于此,潜心修炼,岁月匆匆,几近轮回一载,从未有丝毫打扰世间安宁之举,更别提知晓何等至宝。今日之举,岂非赤裸裸的挑衅?”

话音刚落,那几道光芒骤然停下,显露出几位或仙风道骨,或气势逼人的身影。其中一位,乃是姬家太上长老,修为深不可测,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转化为难以置信的复杂情绪。他凝视着辰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认出了这位曾经的故人:“辰星?竟然是你!太玄门一战,你以一己之力撼动风云,而后便销声匿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但……关于至宝之事,确实非空穴来风,据传……”

姬家长老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犹豫,显然此事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而辰星听后,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至宝?太玄门后,我刻意避开尘世纷扰,只求突破自身极限,外界怎会突然有此传言?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