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坑道

这样一个连或一个营的阵地,便可以抗住敌人1000—2000发炮弹的轰击和10架轻型飞机的轰炸。

于是,猫耳洞越挖越多,逐渐联通在了一起,变成了隧道。隧道再向纵深的阵地和更深处延伸和扩散,变成了坑道。

孙子兵法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美军的空军优势和炮兵优势,使他们在进攻中常常无往而不利。而志愿军就只能躲到地下,并且向更深处发展。

这时候,志愿军一直坚持的军事民主,便发挥了作用。不管你是普通的战士还是指挥员,哪怕只是炊事班的或者运输队的,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对部队有益的,都会被采纳,甚至是推广到全军当中。

而一旦在战斗中,出现了什么错误和失误,志愿军也往往能够凭借军事民主快速纠正。

后来的很多人,总是分析志愿军的各种战术和战斗精神,其实那是非常片面的。志愿军能够打胜仗的秘密,其实就藏在最不起眼的班务会和战斗总结会里。

47军的坑道工事被证明有用之后,志司便立刻将这种隧道式防御工事,推广到了全军。

于是在全军范围内,兴起了挖坑道的热潮。

到了51年底的时候,6X军在马良山的战斗中,依托坑道式防御工事,顽强抗击英军的进攻四昼夜,阵地始终屹立不动。其中坚守216。8高地的一个连,三天之内击退英军29旅先后共两个营的21次进攻,毙伤敌人七百多人,自身伤亡仅仅26人。要知道,英军的营,可是准团级的编制,有自己的独立炮兵、重迫击炮连甚至是坦克连。

而到了现在,坑道战术已经在三八线附近扎根了近一年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坑道。

丝毫不夸张的说,志愿军这边的山都要被挖空了。只要是阵地,每座山里都是各种各样的隧道和坑道。

新兵连阵地的坑道也不简单,在换防之前,前一支部队就在这里耕耘好几个月,光是在主峰上就挖了三条主坑道。

除了连部所在的坑道是在反斜面,深度仅仅二十多米,没有多余分叉之外,其他两条坑道都能够从反斜面连接到正斜面的阵地上去。

而且坑道里面还有延伸出来的次坑道,主要是用来藏兵、储存粮食弹药和安置伤员。

新兵连上来之后也没闲着,他们拆解敌人投下来的未爆炮弹、炸弹得到炸药,然后利用炸药开洞。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将两条主坑道继续扩展,让正斜面的出口从两个增加到了5个,反斜面也又挖出来两个出口。

新兵连的这些新兵,打仗欠缺经验,但是构筑工事这样基础的东西,却丝毫不差。

这样一来,整个二排的战士都可以在坑道里,随时可以进入主峰正面阵地,也可以随时退守坑道。

王指导员甚至提出,想要参考抗战中的地道战,将三座山头上的坑道网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坑道体系。但是这边的山里石头太过于坚硬,即便是用上炸药,也进度缓慢。想要将三座山峰全部联通,工程量太过于巨大,最后也不得不先搁置下来。

正是依靠着复杂而庞大的坑道工事,新兵连才能在丢失外围阵地的情况下,仅凭三个山头上的主阵地,坚持到现在。

我一个人去了主峰底下的连部坑道,在这里见到了王指导员和薛连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