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支志愿军部队,在运动战中,最好打的敌人是谁?
那么他的答案多半都会是李承晚军。
因为在战场上,李承晚的伪军大多一触即溃,没有什么战斗意志。火力不如美英军,战术素质也差,战斗力甚至比国内的有些土匪还要差。
但如果你再问一支志愿军部队,在阵地战中,最麻烦的敌人是谁?
那么你多半还是会得到这个答案——李承晚军!
南伪部队虽然战斗力差,但是东方民族的特点让他们的士兵大多很能吃苦耐劳。而他们的民族性格又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再加上骨子里的过度自卑,所以经常会走极端。
走极端的表现,就是在阵地战的时候,悍不畏死,极为难缠。
悍不畏死并不是士兵不怕死,而是他们上到军官,下到士兵,大多都清楚,有时候失败的代价比死更加可怕。
不光是李承晚军,人民军同样也是这样。
当然,如果将上面的两个问题同样问我们的对手美军,恐怕得出来的答案也会是人民军。
英国兵不敢冲的地方,伪军敢冲;美军啃不动的地方,南伪哪怕已经伤亡惨重,仍旧敢上去打;一句话,美英军干得了的活他们能干,美英军干不了的任何脏活累活,他们也能干!
不管是志愿军,还是美英军,打仗的时候,大多都是要计算得失的。某个阵地实在守不住,那我就放弃;某个阵地伤亡巨大也打不下来,那我就不打了。因为自己士兵的生命,远比这些异国他乡的阵地要重要得多。
但这一点并不能放在南北高丽的军队中,他们眼中似乎只有阵地,没有伤亡数字。
除了地理位置极为关键的几处阵地,中美两军很少会为了某一个小山头反复争夺几十次的。即便是惨烈到世界瞩目的上甘岭战役,43天的激战中美军也只是打了前面十天。美军觉得伤亡太大就停了手,后面的仗大多是让李承晚军打的。
但是在人民军和李承晚军这里,几十、甚至上百次反复争夺的阵地却极为常见。人民军可以和美军打出血岭这样惨烈的拉锯战,南伪军也经常会因为丢失某处阵地而向志愿军发起数十次自杀般的集团冲锋。
英国兵被机枪压制得抬不起头,但十几个南伪士兵仍顶着弹雨尝试着向山上爬。而英军用布伦机枪将二班的机枪压制住的一瞬间,就看见十几道身影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一跃而起,向着机枪组的射击点扑了上去。
逼近到十米距离的时候,几个南伪士兵向头顶上的二班工事投了手雷。
疯子……
对于李承晚军的士兵,我经常会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