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集合了,复仇者联盟

这场战争,李世民动员出了超级豪华的复仇者联盟。

首先,当然就是情报战了,这没什么好说的,三十年来一直是大唐拿手的传统艺能。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开始,唐廷打算经略辽东时,就派了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说是友好访问,其实就是调研考察,搜集情报。陈大德到了高句丽之后,拿着珍贵的丝绸贿赂当地官员,不求什么,只不过是想到风景名胜区旅游一下。“热情好客”的高句丽官员听说这位天朝来使不求别的,只是观光,都对这笔买卖高兴得不得了,带着陈大德的观光团到处游览,什么看起来新奇有趣,就带陈大德往那里钻,就这样来来回回在高句丽全境逛了一个多月,陈大德载着调研记录和手绘地图满载而归,顺便还在高句丽这里找到了很多流落在此的汉人,将他们成功地发展为“带路党”,以备将来为唐军引路和刺探。

战争前夕,营州都督张俭率领由契丹等外族兵组成的调查兵团,侦查高句丽长城以西的山川地形、水草长势,随后回到洛阳,将实时的军事情报汇报给了李世民。唐军此后踏入辽东,全赖情报口的同僚们所提供的详实精确的信息。

其次,就是军械物资。有赖于三十来年的战争,李唐的军事器械技术水平在长期不断的战斗实践当中升级,已经达到了令人恐怖的水平。将作大匠姜行本,作为机械学专家监工打造的抛石机,可以将三百多斤(唐代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600克)的巨石抛到一里之外,如果是比较脆的城墙、寨墙,可以直接打出一个缺口。其余的攻城战术,自然也是得心应手。姜行本受命担任工程兵这一路的行军总管,在幽州的安罗山准备建造云梯、冲车,当时还有各地的能工巧匠争相献上他们的发明专利,在天子的主持下选取实用性强、杀伤力大的攻城器械,编入工程兵中。

而最有声望的专家还属工部尚书阎立德了。阎立德主持的工部,是整个远征的技术总支持。吸取了当年隋炀帝东征时后勤运输困难的教训,阎立德在江南的九江、南昌等地建造大船四百艘,用来运载输送前线的军粮。

同时,大唐海军还有五百艘战舰,在山东的莱州港集结,由刑部尚书张亮担任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选取江淮、岭南的兵卒四万人,加上长安、洛阳的良家子三千人,组成舰队。在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的率领下,以左武卫大将军左难当、右武卫将军常何(就是那位玄武门之变时玄武门的守将)为副总管,一等接到命令,便直取辽东。

陆上部队则由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负责组织。李世勣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兵骑兵各路军团六万人,加上兰州、河州的胡人降卒,合力并进,集结于幽州。

水陆两路军,共计十余万人,名将不计其数。要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往这样级别的出征,除了李世民亲自挂帅,一般都是由李靖来领衔,后来还多了侯君集这位李靖门生。然而,侯君集已经在两年前的谋逆案中被赐死,李靖如今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难以担任这次重任。所以,以谁为帅成了一个大问题。

大唐军界,如今可以担当重任的名将,应该只有三个人——李世勣、薛万彻、李道宗。这三位大将的能力,是李世民亲自认可过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杀敌破军,毁城灭国的赫赫战功。

但李世民作为军事战略家,对这三位名将却看得更清楚。李世勣、李道宗,领兵打仗中规中矩,虽然稳健,但难以取得大胜;而薛万彻爱好剑走偏锋,兵行险着,用兵若非大胜,就是大败。这次指挥大兵团作战,最优结果就是大败敌军,灭亡高句丽,若不能做到,那也要给敌军主力以重创,保持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从这个目的上看,三位将领都不能保证这一点。

李世民还特地去探望了已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的一代名将李靖,询问他对征伐高句丽的事情怎么看。李靖此时已经年过七十,几十年战争生涯落下一身伤病沉疴,但听出李世民的意思,当即表示,他已经病愈了,完全可以出征。

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看着白发苍苍、连站起来都很困难的李靖,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忍心让他继续出征。

所以,李世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御驾亲征。

谁让他是整个帝国最强的主帅呢?

自登基以来,李世民身为天子,就没有再亲自领军出征打过仗了。在宫城的层楼重阙里待得久了,整日考量朝中权力平衡的事情,盘算着那些帝王心术,差点要让别人忘了,这金銮殿上的天子,曾经也是叱咤风云的名将。如今他倒要看看,他这把绝世好刀,多年未曾出鞘,如今究竟还是否锋利。

就这样,兴师远征问罪的复仇者终于集结完毕了。

大军统帅自然是天子李世民。除去房玄龄留守长安,萧瑀留守洛阳,大军出发后,行至定州,又留下了太子李治在此,作为监国坐镇这一重要的后勤运输集散中心,并有高士廉、刘洎、马周三位宰相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中书令岑文本、侍中长孙无忌、吏部尚书杨师道作为统帅部的参谋,随李世民一同出征。

这时,退休多年,在家沉迷于修仙的尉迟敬德也出来了,他生命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就是在当年的开国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的战功。承平年间,尉迟敬德因为对人骄横,常常惹下祸端,也经常被李世民警告处分,后来沉迷于求仙问道,渐渐地就把这一切给看开了。如今既然天子李世民决心御驾亲征,又怎能少得了他呢?

面对尉迟敬德的请战,李世民答应了,任命其为左一马军总管。这是当年秦王府的官职序列,如今的尉迟敬德,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位同最为尊贵的三公,一个马军总管看起来不算什么,却有着别样的象征意义。这就仿佛一个热血的故事,那些追风的少年老去多年,被蝇营狗苟所牵累,终于有一天,一阵大风袭来,而那些追风少年一夜之间,全都回到了人们的面前。并肩御敌,一切都宛如昨日。

尉迟敬德领骑兵,像以往一样护卫李世民的銮驾,而陆路大军主力,则由正副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世勣、江夏王李道宗这两位当世名将统领。开国老将刘弘基担任前锋大总管,负责前哨。另一位名将薛万彻,此时还在代州的雁门关,防范漠北薛延陀汗国的入侵,因而没有加入这次远征。

缺席了薛万彻的远征军,依然是全明星阵容。

行军大总管李世勣以下的陆路六军,有汉兵,也有唐廷从各部族征调的蕃兵。汉兵由张士贵等人率领,既有大唐府兵,也有从关中、关东征召的兵募。此次朝廷下令募兵,有数以十万计的适龄男青年前来应征,但唐廷不打算像当初的隋炀帝那样追求军队的规模,而是以质量取胜,此次参加远征的汉军只有不到三万,但他们都是长安、洛阳的良家子弟,装备精良、战术优异,是这次远征的王牌力量。而六军之中,来自突厥、铁勒、契丹等周边属国的士兵,由执失思力、李思摩、契苾何力等外族将领统率。大唐天子既然是他们的天可汗,自然可以以可汗之名,调动属国的大军。

唐军还特别设置了前军,作为开路的先锋部队,以开国元勋刘弘基领衔,担任前军大总管。这支先锋军主要由契丹、靺鞨等蕃兵再加上幽州、营州本地兵马组成,以骑兵为主,由之前负责侦查的营州都督张俭实际统领。

在出征的将领和文官之中,比如刘弘基、尉迟敬德这样的老将,很多已届垂暮之年,早已经退隐养老,此时毅然出征,大多都心里清楚,这也许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披挂上阵的机会。既然这样,那不妨再创下些名垂青史的战果,也让年轻的晚辈们看一看,他们这些老骨头当年在战场上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