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的几个任免,辅政的大臣们还勉强可以同意,愿意配合皇帝的意思走好流程、下达任命的话,那对于提拔韦玄贞为侍中的这个决定,裴炎等人就再也不能同意了。首先,从刺史到侍中,那是属于越级提拔,不符合大唐的选官制度。其次,多年以来侍中的地位都在中书令之上,韦玄贞当了侍中,就有可能影响到中书令裴炎的施政安排,裴炎自然是坚决反对。
不仅是裴炎,还有朝中其他士族和勋贵们,都不想看到韦玄贞一家崛起。韦玄贞虽然也算是士族,但说白了就是一个出身于京兆韦氏的外戚,大唐多少年没有外戚秉政的事情了?更何况是一个十多天前还只是个七品芝麻官的人。可以说,韦玄贞插入朝堂,动了所有人手中的蛋糕。
李显终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功力和城府,当裴炎据理力争,反对韦玄贞的任命时,李显激动之下怒道:“任命一个侍中怎么了?我把整个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区区一个侍中算什么?”
这句话显然是李显失言了。国之重器,怎能随便说要给谁?就算李显只是随口举例,那也犯了轻佻无状的错误。裴炎的心里慌了,他恐惧的不只是韦氏一族势力的急剧膨胀,还有自己身为辅政大臣,与皇帝的矛盾已经逐渐走向公开。有唐六十年,得罪了皇帝的辅政大臣,没有不遭遇杀身之祸的。裴炎得罪了李显,李显十有八九会寻机报复。
对于李显的这句话,恐惧的不只是裴炎,还有在幕后为大唐帝国掌舵的武太后。新帝李显即位不足两个月,就接连闹出这么多事情,她感觉是李显的媳妇韦皇后在背后搞鬼。
李显是她一直宠爱的儿子,可如今这个儿子的肉体和精神都被韦皇后夺走了。武太后性格强势而容易走向偏激,如今李显已经超出了武太后的掌控,那武太后原本的疼爱,也因此转化成了冷酷的恨。
先帝遗诏,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由太后处断。裴炎秘密进宫面见太后,将一切情况报告清楚,请太后做决定。
其实不需要裴炎的请示,武太后早已经作出了决定。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洛阳紫微宫的乾元殿里,百官一如往常地在这里参加朝会,朝拜御座之上的皇帝李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朝会由武太后召集,这个六十岁的女人就端坐在李显一旁。
这时,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人从殿下走进来,身后带着一大队全副武装的羽林飞骑,他们在殿前沉默伫立,铁甲森然。
“太后令:即日起,废黜皇帝为庐陵王。”裴炎朗声宣读太后制令,整个乾元殿鸦雀无声。程务挺带着卫士走到了御座旁,施了一礼,准备扶李显下殿。
朝臣们也沉默着,一齐目送着李显离开。废黜李显是太后、裴炎以及所有高层官僚们已经达成的默契,为的就是阻止李显继续作死,阻止他可能在朝堂里掀起的轩然大波。
“我乃大唐皇帝,何罪之有?”李显的心里这才慌了起来,整个朝堂,没有一个大臣为他出声。可是李显说得没错,就算他做的事情再荒唐,作为一国之君,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视为是国家意志,怎么可能会因此而犯罪呢?
这时,一旁的太后缓缓开口了:“你想要把天下都让给韦玄贞,怎么可能会没有罪状?”
这一句话,将李显的政治生涯判了无期徒刑,至此,李显和韦皇后,还有他们的儿女都被幽禁了起来,并严加看管。
李显被废黜后的第二天,太后的第四个儿子,雍州牧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改元文明。李显的在位时间,只有五十五天。
和李显不同,新皇帝李旦已经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傀儡。他连洛阳宫的正殿都不能住,只能住在别殿里,并且被禁止处理朝政。李显的事情让太后武氏最终下定了决心,决定自己亲自出马,将她与高宗皇帝定下的国策继续实施下去。她身着雍容华贵的衣袍,终于临朝称制,直接主持朝会,决断军国大事。
武太后的时代,正式开启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