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显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能多活几年,让李重俊真正成长起来,或者等嫡子李重茂慢慢长大。
仇恨达到了临界点,自然就会爆发。安乐公主请求李显废黜太子,立她为皇太女的话虽然是父女间的悄悄话,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李重俊很快听说了这件事情,愤怒在心中积蓄,久久不能平息。
李重俊也不是吃素的,他虽然不得皇帝的喜爱,但也有支持他的人。父亲李显任由韦皇后与武三思专擅朝政,直接原因也许是李显要通过韦皇后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皇位,但本质上还是因为李显的能力不足。父亲的昏聩、暗弱,导致了皇权的旁落、社稷的倾危。这些年,李重俊受够了韦皇后、武三思这几家人的鸟气,他纠集起一大批胡族、边军出身的羽林军人,打算在关键时刻拼死一搏。
他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李多祚是神龙政变中斩获头功的武将,但目睹政变之后的朝政越来越黑暗,大批武氏的反对者遭到清算和报复,李多祚的心里和朝中的反武人士一样,也都憋着一股不平之气。他也希冀着,也许通过太子掌权,可以扭转当前武氏擅权的局面。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百济出身的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在与突厥对抗的前线吃了败仗,退回长安,被闲置雪藏起来。沙吒忠义一身骁勇,却无缘于前线,对朝廷很是不满,因此投靠到太子李重俊这里,希望通过李重俊博一博富贵。
还有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原本就是浪荡无形之人,李重俊邀请他参与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李千里也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李多祚等反武人士,以及沙吒忠义、李千里等政治投机客都集合在了太子李重俊的麾下,准备寻觅时机,干上一票。
这一年七月的流火时节,李重俊决定发难!当天,他带上李多祚,纠集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以奉诏执法为名,发动皇帝的近卫千骑共三百余人,杀进了休祥坊的武三思府邸,当场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以及他们的亲族党羽十余人。权倾朝野的武三思父子,竟没留下一句话就被取了首级。
但是李多祚等人寻遍武三思宅,都没有找到他的儿媳妇安乐公主。
李重俊原本的计划,应该是一个干脆的斩首行动,先在宫城外斩杀武三思、武崇训一家,然后从南边突入宫城,最终斩杀韦后,一雪前耻。安乐公主不在武三思宅,那一定是入了宫。于是他带着手下从广运门入宫,兵分两路。成王李千里带领一部分人,把守后宫的各处宫门;李重俊和李多祚带领主力三百人,斩开门锁,闯入肃章门,进入太极宫的内廷,四处寻找皇后等人。而当他们闯入寝殿时,却发现皇帝、皇后也都没了踪影。
李重俊心中泛起疑窦:难道,计划出了纰漏?
计划确实出了问题,出在宫中的女官上官婉儿身上。
上官婉儿得知太子要谋反时,政变已经发动。上官婉儿虽然是皇帝的昭容,但她一步步从阴暗的掖庭宫爬升到现在,主要是靠着小姐妹太平公主的帮助,她也一直都是太平公主的死党。听到此次政变的消息,她马上意识到这事非同小可。太子冒冒失失地发动政变,虽然针对的是韦后、武三思一派,但李武两家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武三思全家被杀,很有可能会波及到太平公主和丈夫武攸暨的利益。因此太平公主不可能站在太子这一边,与太平公主利益攸关的相王李旦也同样不可能,这次政变从一开始就错了,太子这个目光短浅的冒失鬼,以为只要杀了自己的直接敌人就可以成为赢家,却没想过他拿起的这把刀,很可能会把潜在的盟友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
必须要阻止太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上官婉儿很快做出了决定,她连忙跑到李显的寝殿:“大家(对皇帝的称呼)!不好了,太子谋反了,要先抓婉儿,索拿皇后,然后就控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