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11月17日(1)

淮海寻谍 沈溪 1678 字 2个月前

因为战役前夕的情报战,使国共双方都被迫提前采取了行动,所以淮海战役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国共双方的预想去进行。共方最初的作战方案,本是想在新安镇一带歼灭黄百韬兵团,进而解放两淮及海州连云港一线,这便是最初的(小)淮海战役,方案中并没有攻取宿县的计划,因为当时的宿县还驻扎着孙元良兵团,以中原野战军的实力是不足以攻击宿县的。

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刘峙匆忙间将孙元良兵团调回了徐州,而李延年也将在宿县协防的第九十六军调回了蚌埠,这样就造成了宿县的空虚,见此机会,中原野战军决定闪击宿县。其实最初的想法也并不复杂,就是想抢夺一些过冬的物资而已,因为华中的黄维兵团正向宿县开进,中野是不想与他硬碰硬的。

但在中野攻取宿县之后,共方不禁又有了更多的想法。

其主要原因是:一,因为连日暴雨致使黄维兵团行进缓慢,现在距离宿县还很远;二,徐州的丘李兵团正在营救黄百韬兵团,而孙元良兵团又要守徐州,所以徐州方面无兵可出;三,全歼黄百韬兵团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华野可以腾出手来了。

军委经过集体讨论,最终决定将小淮海变成大淮海:坚守宿县,阻击黄维兵团,将整个集团就地消灭在徐州一带,将一场普通的主力会战演变成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大决战。

其实下这个决心也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因为就目前形势来说,是六十万解放军对阵八十万国军,而且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较国军落后很多,优势仍在国军一方,所以方案一经敲定,战役难度也就陡然增加了好几倍。

首先,中原野战军只有六个纵队十五万人马,而且装备落后弹药不足,他们既要坚守宿县,又要阻击东进的黄维兵团,同时还要监视蚌埠的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而他们在南线却只有六个团的兵力,如果李刘出兵北援,那只靠这六个团是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敌人的,所以ZY军委当即电告华东野战军:‘马上抽调几个纵队前去协助中原野战军御敌。’

其次,华野也低估了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本来预计五到七天就可以解决黄百韬,可是攻了几天才知道黄百韬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一周下来,黄百韬的元气仍在,想要全歼黄百韬兵团至少还得需要个三五天时间,而在大许家和潘塘两个阻击战场上,华野也投入了所有机动兵力。这时ZY军委突然让华野马上抽调几个纵队去支援中野,着实难坏了华野指战员。

而就在这时,李明的‘情报’也送到了,的兑子搏命战术又着实让华野指战员吓了一大跳,不管这个情报是真是假,他们都必须要提防敌人狗急跳墙使用这一招,于是乎,问题又被简化了,华野指战员当即决定,将潘塘的阻击部队全部撤走去增援中野。同时为了不将大许家阻击防线的侧后暴露给敌人,所以将大许家一线的正面阻击部队也同时向后撤退了一大步,只保留了狼山一个突出高地。

直到十七日天亮,国军才发现对面的共军阵地上已经没人了,于是急忙向兵团司令丘清泉报告。虽然丘清泉不明所以,但他知道共军绝不是被自己给打退的,而是人家主动撤离的,所以他担心其中有诈,便命令部队枪炮齐鸣向行攻击前进,挺进一定距离就迅速收回。经过两次试探,他才确认共军已经全部撤走,于是赶紧向徐州和南京同时发电报告。但他并没说共军是主动撤走的,而是表功自己率部浴血奋战大败共军,取得了潘塘大捷、徐东大捷。

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虽然此刻他对华斌已心生嫌隙,但还是忍不住兴奋,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华斌:“彦光,潘塘的共军已经全部撤走了,大许家方向的共军也后撤了十几公里。”他本想还说:‘吃完早饭过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下一步行动。’但话到嘴边又急忙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