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朕的天下

可其他人又多多少少不够格,所以众人才将目光转移到了刚刚从朝鲜回来的徐有贞身上。

徐有贞叹了口气,这可真难办啊。

他边想着宗藩之事务,便朝外走着。

洪武三年,太祖皇帝设置宗人府,用来管理宗藩,掌管皇帝九族的宗藩名字,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弟的嫡庶,名字,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并且管理宗藩之人的罪责过失,进行处罚。

设置宗人令,左,右宗正各一人。

这三个职务都是德高望重的亲王领。

太祖永乐皇帝,就是右宗正。

在设置之初,秦王樉为宗人令,晋王篪、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隶、楚王桢为左右宗人。

但宗人府却在永乐皇帝之后,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权限移交到了礼部,而宗藩之事,直接由皇帝负责。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棣不愿当什么宗人令了,造反当了皇帝之后,又怎会安排一个亲王之首的宗人令呢。

现在宁王府的宁王是朱奠培,朱权的嫡长子去世后,便直接立了朱奠培为王世孙,其命运与堂兄朱瞻基相似,但比他长寿。

按照辈分来说,是陛下爷爷辈的人。

若是朱见深成年了,那就可以下旨训斥,该如何惩处,就如何惩处。可陛下还未大婚,对待爷爷辈的宁王也需要慎重了。

有明一代,自从宗人府职能丧失后,对宗藩的管理就开始松懈了,对待那些各地的亲王,几乎都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只要不造反,即便是帝王也不能随意剥夺王号。

可大明一朝,只要跟宁王府有牵扯的臣子几乎都是名臣。

于谦,韩雍,王阳明。

简直是耍声望的利器。

徐有贞不敢应承下来的主要原因,不是怕自己得罪宁王,而是怕对陛下有所影响。

实际上,现在的局面在宣宗朝的时候,也有发生。

宣宗皇帝同样对待的就是爷爷辈的宁王权。

当时是于谦撸着袖子上去干的,宣宗皇帝并未严惩王府中的行凶的官吏,只是下了道旨意,让宁王权好好约束臣下,虽然当时的宁王朱权上请罪的奏章,但朱瞻基并未惩处,而后又将于谦这个刺头从江西调走。

算是容忍了宁王一次。

可徐有贞却知道陛下,一旦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

那时候,一定措辞严厉的去训斥他的宁王爷爷。

这会对陛下在宗藩之中的名声产生影响吧。

徐有贞唉声叹气的到了督察院。

现在徐有贞可是一把手了,虽然当初跟着杨善的监察御史还是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面,但大多数的御史对其纷纷示好。

在都察院的大堂中,多数人还是议论着,副都御史,江西巡抚韩雍的上奏。

徐有贞到了部堂后,这些御史纷纷有了主心骨一般,询问这宁王事情该如何应对。

内阁能压着一段时间,可都察院监察御史可不能压着啊。

这是他们的本职,徐有贞从中又了解了一些细节,但这些御史们了解的都不多。

有人说侵占土地,打死了百姓。

更有人说,宁王还派人殴打了前去阻止的官府官吏。

徐有贞听的更是头大了,也知道自己从这些人的口中,不可能对宁王之事有详细之了解。

都察院都提着一口气呢,说什么都要帮韩雍一把,助威告宁王。

虽然韩雍一直都是外放,副都御史也只是一个挂职,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什么监察御史。

但他在朝中没有根基,却敢跟皇亲贵胄对着干,这份气魄比之当年的于太保也丝毫不减,甚至比当年的于太保还有勇气……

让同是刺头的御史们高看呢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