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宗是被自己的叔父养大的。
他的父母是中年得子,在生下刘清宗不久后,就因病撒手人寰,当时三岁的刘清宗,便跟着十四岁的叔叔讨生活。
而他的叔叔跟他的命运相同,也是很小的时候,五岁就没了父亲,八岁没了母亲,之后便被被哥嫂培养长大,并且他的哥嫂也供了他叔叔读书,可他却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等到哥嫂离开之后,他便将这份恩情,全部还到了刘清宗的身上。
叔侄两人的生活,即便再贫苦,他也将自己的侄子,送到了学堂。
即便刘清宗的叔叔不娶亲,不生子,亦是心甘情愿。
当有人劝他,年纪大了,要成家了,不要让刘清宗再读书了,一起干活,总也能活下去。
可他的叔叔也只是笑着回复:我这侄子,从小就聪明,读书厉害,等到他金榜题名,端上了官家的饭碗,我再说娶亲的事情。
别人都问,为何如此,不辛苦吗,
而他的叔叔也是满不在乎的说道:不愿让我的侄子跟我与哥哥一样,为银钱苦恼,日子洒脱一些,我才对的起哥哥嫂子的养育之恩。
而刘清宗是个聪慧的人,早早的就成了秀才,也一步步考到了皇帝的身边。
可他却没有像他的叔父亲所期盼的那样,一生追逐名利金银,活得自由自在,反而是因为出身的贫苦,小的时候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让他淡泊名利,不愿享受。
刘清宗每年的俸禄是能够让他在京师活得体面的,可他却将俸银的八成都给了远在大同的叔叔,让叔叔也能娶亲生子。
而刘清宗自己马上三十岁了,还是孑然一身。
都察院御史台的御史,只要他愿意,他立马就能迎娶一个武勋的女儿,或者京师有头有脸商贾之女,仕途有所保证,生活也能大幅度提高。
可他却不向往那种生活。
在他看来,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而从一而终的朴实,是他的人生信条。
贫苦的久了,他也就不愿意过那些舒适的生活了。
刘清宗是个纯粹的人。
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
当官的时候也要好好当官。
他是御史。
他就是说话的人。
就是要指着皇帝陛下,将天下不平之事毫不掩盖的说给陛下。
可他的奏章,却因为当年弹劾徐有贞,在掺和进让陛下立储的事情后,就上了黑名单,他的奏章便再也到不了皇帝的手中了。
在司礼监就已经被扣下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他只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告知了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