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朝政(2/3)

江南地区,自古便是富庶之地,人杰地灵,不但是朝廷的重要粮食产地,更是出官吏的好地方。

殷秦州能从一个太守仅仅用几年时间便坐到了刺史的位置,还真不是因为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最主要的便是他兢兢业业,不但自己恪尽职守,就连他麾下官吏都少有贪墨之人,是江南地区出了名的刁钻负责之人。

他有三成的精力便是放在严查官吏上。

官场不明,则政远离其道。

江南地区在他的治理下,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是大唐难得的父母官。

李二望着他,沉吟道:“朕听闻,你对大唐农业改革,有些许想法?”

殷秦州应声。

“是,陛下。”

“微臣对于大唐农业发展有些拙见。”

农业,国家发展之根本。

在大唐没有将土豆搞出来,没有彻底解决百姓温饱之前。

自古以来便是重农抑商的。

随着大唐商业政策的开放与扶持,相应的农业发展,不可避免的将受到冲击。

“好。”李二缓缓点头,休息片刻,他身上的伤痛好了许多,精神头也足了不少,“那你便跟诸位爱卿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是,陛下。”殷秦州微微揖礼,随即道:“自从土豆这一农作物向大唐各地推广后,由于其极高的产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令大唐告别了饥饿。”

“但小麦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亩产量,依旧没有得到提高,而且随着大唐商业政策的开放和全日制军制的实施,我大唐农民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减少。”

“大家都知道,商业所带来的利润是种地难以比拟的,所以我们无法抑制百姓们弃农从商,微臣调查了江南地区的人数,弃农从商的人数竟高达一成半,微臣相信这在大唐绝不是个例。”

听着此话。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江南地区那是大唐粮产的核心地区,毕竟大唐不能光靠着土豆过日子。

但这高达一成半的农户流失,虽然短时间内并没有看到危害,那是大唐水利,农具等硬件设施的提升,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但农户流失,这是无法挽回的。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重。

此时,殷秦州也不再继续说,他在给大家思考的时间。

李二右臂搭在龙椅扶手上,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扶手。

不得不说。

殷秦州确实是一名好官,发现的问题极为刁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