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都算策勒卓城守将完全不懂守城的话,那自己杨宗保又算什么?
酒囊饭袋?还是废物一个?
“可不是丝毫不懂守城么?”陈规却胸有成竹地道:“杨将军,您注意到没有?这策勒卓城马面上的城楼上,密密麻麻站满了甲士?”
“注意到了。所以,本将军才说,这策勒卓城的防守,甚为严密。”
“诶!”陈规连连摇头,道:“这算什么防守严密啊?守城不是这么守的。”
说话间,陈规用手指沾了酒,在几案上粗略画出了策勒卓城马面城墙的形势图。
马面,又称墩台或者墙台,就是城墙上额外凸出来的一段墩台。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的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算是一种相当重要的防御手段了。
贵霜人又在马面上面又修了高大的城楼,既可以更加居高临下的观察敌军行动,又可以囤积兵力随时对城墙上进行增援,大大增强了城墙和马面的防御能力。
整个策勒卓城的城墙,每六十步就有一个马面,每个马面都遍布着贵霜甲士,弓上弦刀出鞘跃跃欲试,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如此场面,当真是给杨宗保,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但是,在陈规看来,这马面上的城楼,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之举!
他侃侃而谈,道:“杨将军请想,贵霜的城楼足有四层高。放满了甲士,得多少人?”
杨宗保道:“当不少于两百。”
“是啊,两百甲士,相当不少呢。贵霜人在城墙上囤积了如此多的甲士,我军即便侥幸登上了城墙,也很容易被赶下来。但是,话说回来,杨将军何必一定要先攻城墙呢?直接攻那城楼不就行了?”
杨宗保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道:“攻……攻城楼?”
“是的,攻城楼。”陈规阴恻恻地道:“马面上的城楼凸出在外,简直是最好的靶子,咱们不直接用抛石车砸城楼,简直没有天理!而且,您再仔细想想,这城楼一旦垮塌,一下子就是两百贵霜守军全军覆没,不比消灭城墙上的守军划算多了?如此重大的伤亡,对城墙上守军士气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
“可……可是……”杨宗保既觉得陈规说得有道理,又觉得有些不服气,道:“那依陈侍郎之见,这城楼就不该修在马面上。但是,不敢说全天下……起码吾所见的城池,都是这么修的啊!”
陈规眉毛一挑,自信满满地道:“确实大家都这么修……但杨将军凭什么认为,这么修就是正确的呢?”
这么修城楼,当然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在历史记载中,第一个意识到在马面上修筑城楼弊端之人,就是陈规。
从陈规开始,人们才非常反直觉的,把城楼挪到了马面的后方。牺牲一点城楼的瞭望功能,大大减少了城楼本身面临的危险,增强了城楼支援城墙的能力。
随后,陈规又接连指出了这策勒卓城的几个其他弱点。
比如,贵霜人甲士坚守在城墙上,站得如标枪般笔直,表现的英勇无畏。
对此,陈规唯一的评价,就是缺心眼。
绝大多数军士,躲在城墙后面,派出极少数人偷偷观察敌军动静不好吗?
那样的话,抛石车上的石块飞来,如果高过城墙,就会直接飞过去。如果低过城墙,就会被城墙的砖石挡住。完全威胁不到守军。
现在,这些站得如标枪般笔直的贵霜守军,完全就是在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