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龙场悟道

疯火燎原 疯火燎原 3339 字 5个月前

“王阳明做到的其实就是主宰了自己的人生,他后来平乱,建树颇多,平定民间起义,更让后人称道的是他‘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十万之众’,对藩王的谋乱的作战仅用了十天时间而已。是明代依靠军工封爵的文臣之一。对国家无愧,对人民有恩,用心学思想教化民众,开办书院等。基于‘心即理’的体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成为他贯彻一生的关于此体悟的实践原理。直到他去世前,有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三人听曾老讲述王阳明的一生,感觉很是匪夷所思。这样是神人,为什么历史书中仅一笔带过呢?难道这个可以和孔夫子并肩的圣人,不足以让后人多加学习吗?

许聪歆就很直接了当的问出来,为何不推广心学呢?

曾老看向他,思考一下说道:“王阳明未曾没有遗憾,但他却已超越了生死。他的心学,重在自身,学王阳明者死,悟王阳明者活。在知中行,在行中知。非常人不得真道。之所以不推广,因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人,他的学说很好,也很容易让人堕落。”

“跟你们说这么多的原因,其实就是易学对于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有一定的帮助,而不仅仅是用来占卜,就像古人所言有所不卜啊。之所以跟你们讲了这么多题外话就是龙场悟道是从周易中来,你们这下应该会对《易经》有更深的认识了吧?”曾老说到这里又是冲着阿颉微笑,希望这个喜欢易学的胖子可以有自己的道!

“最后这节课也快结束了,我想问下你们,就《易经》中提到的做人智慧和刚才跟你们讲述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何感触?或者说以后做人做事有没有自己的新想法?大可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曾老想听到这堂课对于这三个人的感触是什么?也是管家交代的任务之一。

阿颉一周内两次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一节课,他回忆着曾老的话,想着是不是林志超也是希望自己可以从《易经》中更多的了解中世界的本质和做人的智慧呢?是不是以前的自己太笨了,喜欢随遇而安,不思进取。是不是真的要改变自己这样混世的态度。

难得阿颉很是认真的想着事情,许聪歆和张伟梁要准备上午的第二节课了,拿出文房四宝,看到阿颉没有动作,提醒他还有十分钟就要开始上课了,让阿颉赶紧去休息吧。

阿颉笑笑,不再去想更多的事情,就像刚才回答曾老的问题一样。想那么多干什么,知行合一么。

管家在会客厅见到了刚上完课的曾老,很是尊敬,询问如何。曾老思索片刻就冲着管家笑到:“还真不好回答你早上交给我的任务。但是从我自己的直观感受来说,那个新来的可能更适合吧。”

可能与管家预先设想的答案不一致吧,当曾老说完管家明显的有点怀疑起来,然后很认真的请教曾老的意见。

“那个许聪歆,可能是出身红色家庭的缘故吧,比较理智但却对未知事物没有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事论事的话,却会表现出一股傲然之气,这对于领导来说不是最佳的人选。”

“张伟梁我接触的这些时日来看,很安静的一个孩子,心智成熟却不善表达,甘愿隐于众生,顺其自然是常态。”

“新来的就比较有意思了,他是最认真听完讲课的人,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他虽然不好意思但是会很认真的思考后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这是个美德啊,不要忽视这点,一个敢于讲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如果处于领导位置的话更容易服众。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采纳与否还得看你们领导层了。”

管家很仔细的记住曾老的话,事后要马上汇报给秘书长,听说是龙先生的意思。

关于结束时曾老的问题,三人给出的答复是:

许聪歆: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褪尽一身枷锁。

阿颉:尽人事听天命如果还不行那就去他大爷的。

张伟梁:活着活着就明白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