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此志,莫非欲重启往昔稷下学宫之辉煌?”
言语间,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伍兴闻言,神色微动,显然对“稷下学宫”这一历史名词并不陌生,但他随即以沉稳的语调回应。
“稷下学宫之名,诚然辉煌于史册,然其未能将学术之光真正照亮现实之路,终因理论与实践之脱节而略显遗憾。我之所愿,非复古之举,而是另辟蹊径。”
相夫氏听后,脸上失望之情难以掩饰,却也隐隐透出一丝好奇与期待。
伍兴深深看了一眼相夫氏。
或许相夫氏保留的记忆中就有关于稷下学宫。
伍兴缓缓道出心中的蓝图。
“我所构想的学术殿堂,将是一个汇聚天下英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智囊高地。”
“在这里,先生们不仅要探讨学问的精深,更要将智慧的光芒投射到国家的治理与发展之中,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它将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智慧与行动的结合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学术辩论的场所。”
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齐国以其雄厚的国力与开放的文化政策,孕育了稷下学宫这一璀璨夺目的学术明珠。
稷下学宫,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学术中心,汇聚了诸子百家,思想碰撞,文化交融,本应成为齐国乃至整个时代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并未因此眷顾齐国,最终它仍旧难逃被灭国的命运。
这一悲剧性的结局,其根源并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
诚然,齐国君王的刚愎自用、政治决策的失误,为国家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但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稷下学宫这一学术圣地,其研究的学术方向逐渐偏离了现实的轨道,陷入了空洞无物的玄谈与诡辩之中。
学者们沉浸于理论的构建与哲学的思辨,却忽略了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教训,伍兴心中生出了建立新型学术机构的想法。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殿堂,不应仅仅是学者们的象牙塔,更应是国家的智囊团、智库,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智慧与行动的桥梁。
伍兴所构想的学术机构,将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这样的学术殿堂中,学者们将不再局限于书斋之内,而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与国家的实际需要紧密相连。
他们将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他们也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伍兴的愿景,是对战国时代稷下学宫教训的深刻反思与超越。
伍兴希望建立起一个既能够传承与创新学术思想,又能够紧密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的学术机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