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对关银屏道:“丫头,三爷爷想,你是不是该和夫君去一次平夷城了?”
关银屏抬起头,看着三爷爷,稍微想一想,便知道了三爷的深意,其实就是让自己夫妻两个去庲降都督府那里探探底,顺便也是去向蜀汉朝堂的代表们表表态。
后面,即便帝国在反攻倒算之时,总不至于将李氏当成了反动派来防备和打击吧。
这就是未雨绸缪。
至于家里那两位梦想着想搞大事业,将建宁搞成“李氏建宁王国”的李享李沛二人,无论是在银屏的眼中,还是在老爷子的眼中,几乎等同于无。
那就是一个笑话!
想蹦跶,就使劲儿去蹦跶吧,最好一次蹦跶个够,该谁吃的亏,就必须吃,最好一次吃个够,谁也不能替你兜着。
没多大一会儿,李遗也找过来了。
原来李遗给两位叔叔出了个主意,建议他们“东联孙吴,大事可成”。
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和夫人银屏目前还没有出来做事的打算,什么事情,叔父们自己做主便好。
二位叔父当即便印堂发亮,胸中万马奔腾一般,豪情万丈处,出言便也霸气侧漏得一批:“大郎你且安心,我李氏,也该打出自己的王旗了……”
李享李沛着实高兴,大房的掌门人李遗竟然同意了他们的举动,甚至还给他们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这侄儿竟然没有和他们抢夺话语权。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搞这次事情,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抢夺李氏的话语权。
两位叔父活得生龙活虎地,而族长的位置,眼看就要落在这年纪轻轻的侄儿身上,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没法改变的现实。
但无论如何,也还是有点情感受伤。
李遗走后,李享看看三弟李沛,道:“大郎毕竟年轻,呵呵……”
李沛也很是开心。
他是李氏主脉这一支的三房,按说大房和二房争夺话事权,与他三房本没有什么事儿,但李沛就是不服——凭什么!
当初,他们这一代,最杰出的是大房的李恢。
但整个李氏将所有力量都使在大房的李恢身上,李恢自然官运亨通一往无前,年纪轻轻就成为南中最知名的才子,然后,被举孝廉,做了州郡的从事。
再后来,他才有机会到成都去汇报工作,这才遇到二刘争益州事件。
凭什么是他李恢?
假如,李氏族人将所有的力量都使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免就差了他什么。
大哥李恢能做的,我李沛未免就不能做。
再后来,庲降都督,兴亭侯,安汉将军……一桩桩好事从天而降,李氏也因李恢在政治上的水涨船高,而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凭什么!
大哥一人掌握了整个李氏的资源,二房三房其他偏房们,又能得到多少?
大哥做了庲降都督,这与南中国王有什么区别?
但偏偏大哥是个死心眼子,抱着一颗红心向蜀汉,不让李氏沾染这,不让李氏沾染那,很多好事儿,就在眼鼻子底下,却让旁人捡了便宜去。
想想,这口气着实难以咽下。
于是,失望透顶的李沛就和心有不甘的李享走到了一起。
李氏上一辈儿其实还有不少老人,但话事人就是二人的父亲李治,人称李三爷。可父亲却偏心得不行,事事都向着大房。
而实际上,大房李恢却不是李治所生。
只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认为这弟兄三人为一母同胞罢了。
其实不然,李恢的父母早早过世,是跟随三叔长大的。
也就是说,李恢李享李沛他们是叔伯兄弟,自己二人才是李治的亲生儿,但父亲却像是被猪油蒙了心一般,一直偏袒着大房。
原来是李恢,现在是李恢的儿子李遗。
再后来呢?
还用说嘛,现在都整天将李遗和银屏的儿子女儿看作是无价之宝了,抱在怀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吹了……
这还用说吗!
好像大房是他生养的一样。
而大房的嫡长子李遗,又娶了汉寿亭侯的女儿为妻!
凭什么!
很多时候,李沛都想大吼一声——“凭什么!”
大房的资源越来越足,油水越来越厚,什么时候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