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知易行难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4365 字 2个月前

民众的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走上正途,否则,一旦再有点风吹草动的,这兴古城也就将彻底不再姓汉了。

哀兵必胜。

但是,更多时候,哀兵必败。

从必败,到必胜,其中有一个心理转换过程,就是将“必败的情绪”转换为“必胜的情绪”。

说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完全是一门高深学问了。后世有无数的军事专家心理专家致力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沈腾授意下,朱俊等人也在人群中穿梭,宣传着类似“蛮子不也就那么一回事嘛,还不是被老子们剁翻了几千人!”

“老子只恨杀得太少,假如蛮子敢再来兴古城,老子第一个上去砍他狗日的!”

“大家活下来,就是好事,我们好好活着,就是对死去的亲人最大的安慰!”

“我想你老爹老娘也希望你能好好活着,对吧!”

“别摆这副死人样子,谁特么的家里没有死几口人?挺起胸膛来,打回去,才是男子汉!”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二十年后,爷们儿又是一条好汉!”

……

“对!活着,活着!”

“哪个蛮子敢再打兴古城的主意,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你老哥子第一个,我小关就第二个!”

“行!你小子有种,格老子的我老子就第三个!”

……

这样的情绪越来越浓烈,战争的创伤情绪,逐渐都变成了激昂的战斗宣言。

沈腾坐在一个角落里,端着一碗酒,篝火摇曳中,酒水呈现一种不可名状的颜色来,明暗交替,时隐时现。旁边是始终保持警惕之心的猴子等人。

蛮汉之间的矛盾,必须得到化解,否则,任由这种矛盾酝酿爆发,最后会形成狭隘的民粹主义思想,这对于蜀汉的未来,尤为不利。

狭隘的民族主义,最容易滋生的,便是民粹主义。

后世的那个第三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小胡子纳粹党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飓风之态势席卷全国,终至不治,便是民粹主义泛滥后的经典典范。

但是,这种担忧,在此时的兴古城,完全没有市场。

因为此时,你要是胆敢说一句我们要“蛮汉一家亲”,估计当时就能被打死了。大家对于蛮族人的仇恨,已至巅峰,多少人的血脉里只有“仇”“杀”二字,这种情况之下,沈腾即便有所思所想,也断然不能现在就提出来。

在南中,整个蜀汉的大南中地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早已经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诸葛亮采取的“以蛮养蛮”思想,核心不过是“绥靖政策”与“鸵鸟主义”的结合罢了,更加加重了这些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

但在沈腾的心里,南中必须破除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因为未来的南中若还是“涛声依旧”的话,则蜀汉的亡国,也就不可避免。

真实历史中,成都被兵临城下,有人建议皇帝刘禅去南中,寻求机会再打回来,但刘禅却不为所动,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南中始终没有真正成为蜀汉的“腹心”,像一个“弃儿”一般,从来不管不顾的,到了你自己危难之际,你指望人家养你老?怎么可能!

南中想要好,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那就是——蛮夷之间的文化认同。

所谓的“认同”,其实就是互相承认,互相尊重,和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以达到互相完美。

但这都是冠冕堂皇的话,真正做起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以沈腾的认识来说,最好的融合方法不外乎经济沟通与互补。也就是蛮汉之间,要有很多经济来往,最好就在南中开发一些经济项目,让蛮汉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否则,蛮汉的矛盾永远都会存在。

知易行难。

在此时的兴古城,沈腾却不得不做出违心的举动,就是将汉民的心气提起来,只有这样,兴古城兴古郡才有未来。

而提振汉民心气的唯一方式,便是对蛮人的同仇敌忾。

“脑瓜子嗡嗡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