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关三娘子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6054 字 1个月前

关于蜀汉的人口,二人皆感慨良多。

在南中生活多年的关银屏发出这句感慨,自然是有所指。

中国历史书中记载,蜀汉亡国时,有28个郡,148个县,在籍编户28万,户民98万,国库存粮400万斛。

后世人多把蜀汉亡国时的在籍98万人口当回事儿,其实蜀汉哪里只有这点人口?假若真只有这么多,那么,就不仅仅南中,就连蜀汉的核心区域成都平原的许多地方,也可以称之为“不毛之地”了。

若如此,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这“不毛”,还有什么意义?

148个县,我们只算100个吧,每个县1万人口够可怜吧,就这,也有百万人了。

更何况,在三国时期,成都是除了洛阳之外的第二大都市!

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七郡及岭南,蜀中,是战争波及最少的地方,即便有那么几场战争,也仅仅限于两军对垒厮杀,波及到百姓头上来的,很少。

所以,这几个地方,才是真正的接纳流民最多的地方。

蜀汉的流民数量甚至远远超过本地民众,只不过,这些外来流民真正被政府统计在籍的很好,基本都被豪阀大族收纳了,做了隐户。都在更有那些不愿意依附到豪门大族名下的,便不得不流亡于山林水泽中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那么多的流民,都没有在籍?

说到底,政府手里没有土地,你拿什么给人家?

既然你没有东西给人家,人家又凭什么要在你的“籍”?

在籍,就意味着你必须纳税,交租,服兵役徭役,出各种出不完的“公差”,干各种干不完的“苦力”,舍生冒死,一无所获。

既然如此,何必不做“隐户”?

依附在豪门大族门下,做隐户,至少有地种,尽管被剥削,但能活下去不是?

而流亡于山林水泽之中的,就不好说了。

能活下去的,都是命好。

实在世道不济,过不下去了,大不了出去变身为盗匪,劫掠一番,活到怎样就怎样!

蜀中那么多的盗匪,哪里来的?多是外地流民组成。

当然,这其中,是不是有土著们的势力在其中引导,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腾哥子儿,你说,这……像不像一座四面漏风的大屋子?”

关银屏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年纪小自己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前,她竟然就是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想要直抒胸臆。

当年,关银屏小小年纪,来到建宁,嫁于李遗为妻,其肩上的担子,何其沉重!

男儿何不带吴钩,去取关山五十州。

作为一代豪雄关云长的嫡女,关银屏作为一个弱女子,却心系国家兴衰,须臾不敢忘记。

所以,在内心之中,对于帝国飘摇的感知与担忧,重逾千钧,却又哪里敢与夫君说?

说白了,蜀汉是蜀汉,建宁李氏是建宁李氏。

蜀汉强大,能后庇佑建宁李氏时,人家认你是爹是娘。

蜀汉衰落,不能庇佑建宁李氏时,李氏出卖你蜀汉时,同样会心安理得,眼皮也不会抬一下。

二人心有灵犀一般,沈腾自然知道,关银屏说的“四面漏风的大屋子”指的是什么。

蜀汉帝国呗。

“姑姑,东汉王朝,才是一个更大的破屋子。”沈腾淡淡地说。

语气清凉,不带一丝情感色彩。

关银屏苦涩地一笑,示意沈腾继续说下去。

“西汉建国,开历史先河。这,毋庸置疑。一批泥腿子登基坐殿,不容易!”

沈腾的开场白,就将一直深受帝王天赋学说影响的关银屏震得“外焦里嫩”!

“但那又如何?不过是新人换旧人罢了。最后,这些人都成了地主豪强,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吃了一个脑满肠肥!”

震惊之余的关银屏,脸色煞白煞白的,很显然,有些惊魂未定。

她扭头看了看,距离最近的侍卫们,也有一些距离。

也就是说,沈腾的这些大胆言语,不会被人偷听了去。

关银屏拂了拂胸口,示意沈腾继续讲下去——

“人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低,给点土地,能够活下去,不折腾,就好。但前汉末年,老百姓还有土地吗?还能活命吗?强悍如武皇帝者,为什么要自己打自己脸,下那‘轮台诏’?”

既然说开了,沈腾的教师瘾已经被勾引得不讲都不行了,管它,讲了再说,反正他有足够的自信,这外号“观世音娘子”的关银屏,断然不会因此而把自己给卖了的。

“王莽会为什么上台?人们都瞎了眼?当初王莽上台,那可是众望所归!因为汉帝国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所以,人们才把希望寄托隔壁老王的身上!你以为大家愿意换门庭?”

关银屏第一次听到有人把那该千刀万剐点天灯的窃国大盗王莽说得如此理直气壮清新脱俗!

那人不是已经被点了天灯么?

那人不是被长安人民一人一口给吃了么?

“世人都骂王莽蠢,可王莽改制,又有哪点不好了?释放奴隶为籍民不好?还是土地国有按人头分配不好?说到底,不过是王莽的改制,触碰到了豪族地主们的利益罢了。”

说到这里,沈腾也觉得今天的演讲内容实在过于震撼了,着实不适合出现在这个时代,容易为自己拉来杀身大祸。

于是,他便看了一眼关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