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都出现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华佗的大名在中原地区早已经如雷贯耳,“麻服散”被传得神乎其神,而五禽戏在中原的豪门贵族里已经是早晚锻炼的必选项目,其手术手段之高明,效果之显著,早已经超出这个时代许多,张仲景都已经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向医理药理发起进攻,且成就卓著了。
但在南中呢?
落后,原始,蒙昧不堪。
巫术,是南中蛮族人生活的基本底色。人民的健康,靠的依然是“巫术”,而不是医术。
巫师,是南中人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人,其重要性,甚至可以与蛮王相比,部落长老什么的,根本就没法与巫师相提并论。
巫师的职能之一,就是帮人治病。而他们治病的方法,却是跳舞,祷告,鞭挞病人,将病人的情况“上达天听”,然后,就要看老天爷的心情了。
南中人民的生老病死,依然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很少有人为的主动地干预行为。
但南中一带,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中草药,其中广为后世人所熟知的文山三七,在后世是以“克”为单位售卖的。
沈腾为什么会想起文山三七呢?因为在沈腾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不知道云南白药的中国人真的不多,尤其是爱运动的,或者从事户外工作的,用周星驰的话说,那是一款“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之良药”。
赵本山高秀梅小品中“你就是给我吃云南白药,也弥补不了我心里的创伤”,同样流行甚广,脍炙人口。
据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而沈腾生活中最主要的两段经历——特种兵和体育老师,都与云南白药结下了亲密友谊。
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至七年成熟,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是后世国人公认的与东北野人参齐名的宝贝儿。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其实沈腾不知道的是,随着科学医学的进步,后世的云南文山三七可不仅仅只是化血化瘀这项功能,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地方呢。
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功效——
抗血栓: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七散瘀,消肿定痛,PNS及其他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消炎抗炎:PNS对组胺、醋酸、二甲苯、5-羟色胺,缓激肽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镇痛:三七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有确切的镇痛作用。
所以,历代以来,文山三七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称。
沈腾不知道其更多功效,但不代表他不知道三七的珍贵。
此次西南行,永昌郡是必去的地方之一,沈腾的主要目标就是文山三七,他希望能够找到,并且带回去。
就凭这个,他相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蜀汉人民,当然也包括永昌郡的人民来说,都将是无限的财富。
而这里遇到“乌蛮三杰”,纯属意外之喜。
所以,沈腾希望将这痴痴傻傻的三位豪杰带在一起,毕竟这三人是被自己这个虚假的“魏小侯爷”给忽悠瘸的,自己很有必要对人家负责。
另外,一看到这三人,沈腾就从心底里升起一股喜悦之情,他觉得这三人肯定会有很多惊喜给他。
喜感,这个东西本就属于人类独有感觉的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就譬如沈腾后世生活的那个年代,东北的小品占据了国人小品舞台的大半壁江山,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就往那儿一站,啥也不做,就一张嘴,所有的喜感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这是一种天赋。
另外,那个浑身都是毒物的女杰,很有点后世电影里面的“五毒教教主”蓝凤凰的味道,只是长相过于膨胀了点。
要知道后世金庸大师的《笑傲江湖》里,蓝凤凰任盈盈令狐冲的故事,可是深入人心得狠呢。
沈腾当即决定,队伍就在这里宿营,他要好好招待一番这“乌蛮三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