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既然拿定主意,自然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旨意实施下去。
群臣这是在威胁朕,他们以为大势所趋,自己也必须随波逐流。
岂不知坐在龙榻之上的帝王,已经不是那个“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了!
李世民脑子飞速运转,在自己所读三国有关史书中,寻找着破局的可用之人。
“对了!霍弋!”李世民心中冒出一个名字。
历史上霍弋身为荆州派霍峻之子,又是刘禅太子舍人,诸葛亮死后被封为黄门侍郎,成为刘禅近臣。可以说是目前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了。
既然群臣用“不接令”的方式来抗争,那朕就指定人来接旨!
“霍弋何在?”
“臣在!”此时一位年轻官员,自文官队列里走出,来到殿前稽首而立。
“方才朕的旨意你可听到?”
霍弋下意识看了李世民一眼,二人目光相交,只一瞬霍弋便赶忙低下了头。
只这一眼,心中已是感慨万千:原来陛下是真的变了!我仿佛从陛下眼中看到了千军万马、星辰大海。好男儿志在四方,跟着这样的有志之君,自己也能大展拳脚了!
霍弋知道陛下此时就缺个支持的声音,方可在今日朝堂之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想到此处,霍弋声音洪亮且干脆的答道:“启禀陛下!臣听到了!”
李世民很满意,这霍弋果然没让朕失望!
看着堂下衮衮诸公,李世民笑了!
“哈哈哈!好,既然霍爱卿听到了旨意,那下一步卿当如何?”
霍弋明白,这是陛下给了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代表陛下向群臣示威,告诉他们朝堂还轮不到你们做主!
“臣与亡父皆深受国恩,陛下所愿即是臣之所向!臣愿连夜赶往剑门关,将魏延将军活着带到陛下面前!”
堂下众臣看到霍弋表态,也都明白诸葛亮死后,士族和皇权第一次较量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不是诸公不努力,而是陛下太霸道。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既然看出陛下不似以前那般好欺负了,魏延之事也成定局,朝堂诸公也都默契的暂时选择了顺从。
一个连奈何桥都没来得及过的人,一醒来就和群臣僵持了这么久,也让李世民顿感困乏。
“既然此间事了,朕也有些乏了,诸卿且退,其他事宜明日早朝再议。”
“哦,对了,蒋公琰留下,朕有事问。”
众臣“山呼万岁”,各自退去,只剩蒋琬立于殿前。
李世民知道,蒋琬算是诸葛亮之后,辅政大臣中为数不多的“北伐派”。其余费祎、董允等相府故吏,充其量也就是个“忠心辅政”罢了。
“公琰,今日朝堂之上,朕与群臣对峙,硬要保下魏延性命。这其中曲直,公琰可知?”
蒋琬听陛下所言,心中惊叹,看来陛下不是因一时之气而与群臣对峙,陛下是真的变了。
想到此处,蒋琬也是心中安慰,陛下如此,“克复中原”便不再是一句空口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