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陛下成沉思状,樊阿又真诚道:
“此法若成,皆大欢喜。
若中间出了差错,或是经络早已断裂,那后果也是陛下难以接受的。
在下相信陛下胸襟气度,才敢将此法告知陛下。
而且此法需做足准备,不急于这一时,陛下大可三思而后决。”
李世民思虑良久,叹口气道:
“朕虽十分希望杨苒苏醒,但先生之法却是闻所未闻,又极其凶险。
也不知杨千万那边是何意思……
先生可将用此法的最佳时间确切告诉朕?”
“脑后那处伤口愈合之后即可,越快越好,时间越久结瘀血越难取出。”
“那处伤口少说也有半寸深,即使杨苒习武之人恢复的快,怕是也得三五十日方能愈合。
那朕当即刻派人去询问杨千万意见,三五十天一来一回足够了。”
“既然如此,那吾先为杨苒处理伤口。
届时不论陛下如何抉择,吾都提前为开颅做准备。
此事还望陛下暂时不要告知他人,只说杨苒病情还有回旋余地即可。”
二人拿定主意后,将对外宣称的说法也商量好,之后一同离了金银殿。
翌日,李世民下朝后就直奔御书房,悄悄写下一封密函,欲向杨千万询问此事。
刚将书信写好,忽然黄皓手持一封信函而至。
“启禀陛下,仇池山杨千万亲笔信!”
“什么?”
李世民一边接过黄皓双手呈上的信函,一边自言自语道:
“真是巧了,朕正欲发函相问,他倒是先送信来了……”
展开信函,李世民在心中默念道:
“氐王杨千万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此前仇池山一战,吾大汉兵将损失巨大,更有小王族妹杨苒身受重创。
此番小王并无他意,旨在向陛下表明心迹。
吾族妹是小王亲自说服并心甘情愿送与陛下,自入宫那天起,族妹杨苒便是陛下之人。
今次杨苒私自出宫前来仇池山见吾,已是戴罪之身。
其伤情、生死只在陛下一念之间。
不论陛下作何决定,小王皆附议。
若杨苒就此香消玉殒,还望陛下将其尸首送回仇池山,小王自当为其处理后事。
若天见垂怜,杨苒逃过此劫,那小王自当恭喜陛下。
此外,望陛下莫要因杨苒之伤,意气用事,破了三年守孝之约。
族妹一人之声誉性命,不足令陛下遭受众人非议。
不论发生何事,小王与族中上下,皆对陛下忠心不二,甘愿为陛下效死……”
“唉!此番是朕欠氐族杨氏的呀!”
李世民收起信函,不由感慨道。
黄皓对之前樊阿欲行‘开颅’之法并不知情。
见陛下此状,不由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