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阶层不同,思想不同

朱氏如何不知她这是嘴馋了,倒没拒绝,“行,正好给程先生和邓大夫尝尝野稻的味道。”

木宝宝欢呼一声,十分期待今天的午饭,那可是动物们送来的野稻。

“宝宝,一会儿让你两个哥哥送你上学。”朱氏交代道,“奶奶和你娘得到地里秋收。”

木宝宝听到秋收,想起一件事,“奶,咱们不是说好,秋收我也要去的吗?”

朱氏道,“你得问问程先生和邓大夫。”

“若是他们同意,你可来地里秋收。”

孩子愿意秋收,就让孩子来秋收,这反倒能让孩子意识到大人们的不容易。

木宝宝一副很容易的模样,“奶,之前大叔和师父不是说过,想要一块秋收吗?”

“咱们准备好东西,今天大叔和师父是会一块秋收的。”

朱氏想起这件事来,“老三媳妇,你准备两件衣裳,等会儿程先生和邓大夫要穿。”

钱氏应了下来,估摸着,程先生和邓大夫是想体验体验秋收。

……

程子实和邓大夫带着一群孩子来到地里时,看到的是成片成片金灿灿的稻谷,和在地里忙碌的人们。

看到这一幕,程子实和邓大夫想赋诗一首。

但——

不少村里人纷纷跟程子实和邓大夫打招呼。

“程先生,邓大夫,你们带孩子们来地里看看啊?”

“程先生,邓大夫,你们小心些,地里很脏很乱的。”

程子实和邓大夫哪里还有心情赋诗一首。

对他们来说,见到这么好的丰收景象,想的是赋诗一首。

可对这些庄稼汉来说,是辛勤后的收获,是他们来年赖以生存的粮食。

他们不该这样做。

“大叔,师父,我们去那。”木宝宝指着自家地的方向,“我奶他们在那忙碌着。”

程子实和邓大夫顺着她所指的看去,便看到了在这里忙着秋收的木家人。

木家人的动作很快又熟练,且他们分工合作。

年纪小的,便负责捆绑稻谷,堆放在一旁。年纪大一些的,便负责收割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