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理解大家在看到这台发动机的性能之后,不愿有半点冒险的想法,但是同志们,祖国的天空没有给我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追求极限。”
其它试验科目毕竟只是考验发动机的性能。
而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目前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毕竟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刚刚都还处在昨天的兴奋之中,因此思路钻了牛角尖。
实际上,这几乎可以说是整个高空台测试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
总之,当常浩南把一份近百页的《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摆在阎忠诚面前的时候,后者差点把眼珠子惊得凸出来。
然而这份指南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试验数据的支撑,也没有计算程序及工程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操作价值。
“02号原型机已经被送往阎良,只等我们这边的高空台测试结束,就准备上086平台进行空中测试,601所方面也已经在调整飞机的油箱布局,以适应变轻了220公斤的两台发动机。”
而进气畸变实验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实是——
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于是常浩南决定自己来。
在常浩南和阎忠诚的坚持下,涡喷14的地面测试照常继续。
很快有人站出来表达赞同。
“这些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我们停下来,对这些兄弟单位的工作同样会产生影响。。”
当然,不是说他一个人要补全整个国军标里面的内容。
但至少给出一个好的开头吧。
整个控制室重新安静下来。
……
过了大概半分钟之后,阎忠诚总算觉得自己冷静了下来。
阎忠诚放下端起来到一半的水杯,揉着自己砰砰乱跳的心口,制止了面前正准备开口长篇大论的年轻人。
当然,最后还是得由阎忠诚拍板决定:
他在进行自己负责的进气畸变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