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高手?
但没说出来。
严格来说,姓氏+博士这种称呼一般用于称呼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又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没能获得相关职称的人。
常浩南想了想之后回答道:
“光是计划由我牵头或者以我为主的就有两个,另外贵航那边的高教机和十号工程我也要参与,还有14所和603所合作搞的预警机,不过预警机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批下来……”
杜义山倒是比较理解常浩南的感觉,直接解释道:
刘洪波头上的虚汗更多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这个……到时候要是师弟你在下面坐着,我在台上,不太敢讲啊……”
这个话,别人讲也就算了。
刚刚杜义山和唐林天讲过之后,他也回忆起来了这位后来同样评上院士的阎良楚。
“……”
于是后者又把头低下去了。
“是啊,小刘毕竟是你师兄,帮衬一下……”
还没等常浩南反应过来,一旁的唐林天和杜义山也跟着附和起来。
“所以能不能……先给我示范两节课?”
“对了,师弟,你下半年有什么打算?”
和杜义山这样大院士唯一的区别,也就是目前暂时还没人花钱找他来挂名而已。
现在尽管还是有一些救火的活,但至少同一种类型的火基本只需要救一次。
看到这一幕的常浩南自己也意识到刚刚的用词有些欠妥,稍微找补了一句:
“我最近一直在忙973项目的事情嘛,所以想要认识一下……”
唐林天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
这也是常浩南如今可以常驻京城,并把后面一段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模锻压机和仿真软件这种基础研究项目上的底气。
更巧的是,常浩南在新舟60上面应用的那套技术,原本就是被阎良楚的课题组所攻克的。
只不过那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了。
停顿一下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不过,既然刘师兄你都发话了,反正下半年这些项目大多数都在京城,课我还是可以抽时间去听几节的……”
只好点头答应。
总之这么看,二人好像还颇有些缘分。
有的还成为了部委甚至国家级计划。
看着衔接完美的三人,常浩南严重怀疑今天晚上是个设好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