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举国之力,打造九天息壤!

这场会议的目的本来也是为了解决132厂面临的内涝风险,现在常浩南既然已经提出来了解决方案,那自然也没必要继续干耗下去。

常浩南这几天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外面发生的事情,所以还对此有些担心。

常浩南虽然不是军人出身,但好歹也是经历过信息时代各种宣传的人,也算是能理解对方此时迫切但又担心是空欢喜一场的心态,因此非常耐心地解释道。

只有在用作结构支撑的钢板架设计方面多花了一些口舌。

他没有太多化工相关的知识背景,但结论还是能看懂的。

常浩南看了一眼面前的一圈大佬,语气郑重地说道: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献,里面讲到了一种由于工艺错误而得到的的高吸水性粉末状树脂,吸水性能大概在1000:1-20的范围内,报道的内容是厂家原本只是把它当做一般得无害固体废料堆放在露天的地方,结果一场大雨过后,整个堆积场都被吸水之后的树脂填满了。”

“没错,您可以把这个东西理解为强化版的钢筋笼,而膨胀袋就是更轻、更容易搬动的碎石包和沙袋。”

“膨胀袋,还有钢制板架的设计我这里基本已经有了腹稿,不需要太长时间,只要解决吸水性材料的问题,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

“丁主任,我说的那种材料……”

“小常,那个膨胀袋和钢制板架的设计出来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等会我就去通知军工系统内的被服厂和机械加工厂,让他们随时准备转产。”

“小常同志,你说的这个钢制板架,只是作为容纳膨胀袋的结构,本身并不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没错吧?”

12个小时之后,一个来自浙省大学的课题组在鄂、陕两省边界放飞了一艘携带通信中继设备的平流层飞艇。

当天晚上,位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沿岸地区的几十家军工厂就收到了从上级单位发来的指示,让他们立刻进入生产动员状态,随时准备转产一种由高强度化纤为原料的多层密封袋,以及一种尺寸在2-3米之间、可以由螺栓快速组装的钢制结构架。

更重要的是,这家工厂原本就在以类似的接枝聚合工艺生产聚烯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转产。

到最后,曹刚纯还是提出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常浩南轻轻弹了一下手中的报告:

常浩南点了点头:

“好,给我一支笔和一张纸。”

主要原材料是淀粉,以及对纯度几乎没有要求的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成本也没问题。

不是不信任对方,实在是隔行如隔山,对洪水威力没有概念的人真的很容易拍脑袋想出一些诸如“用一堵金属墙把洪水挡住”之类的逆天办法。

“不能再等下去了,这种事情多拖延一秒钟,就会让参与救灾的部队多一秒钟的困难,我马上回去上报,联系化学工业部,让他们给全国范围内的化工企业下发通知,一定要把这种材料给找出来!”

……

他是交通大学化工系出身,虽然已经有些年没参与过具体的化工项目,但过去学的一些基本功还没忘,刚刚一直没开口就是在根据常浩南描述的材料性质反推可能的成分和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