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我来,我见,我被征服了

然而科伦坡却果断摇头:

“那倒不是,MA60的降噪原理是控制左右两个螺旋桨的相位差,让它们发出的中低频噪音相互抵消,相当于某种主动降噪措施,而且只对客舱内部有效,在外面听着还是很吵。”

这一轮合作的真正话事人是谁,崔文学还是拎得清的。

如果自己也能在直升机领域复刻一遍成功经验的话……

但甘贝利实在不能理解。

直9WY的原型机很快就完成了预定的两圈绕场飞行,重新降落在停机坪上。

“所以这次,肯定是在旋翼和机身这些噪音源上下了功夫。”

理智上,甘贝利已经完全清楚了这项技术所能够带来的价值。

后者也不客气,熟练地拉开机舱门,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测试噪声的设备,独自一个人钻了进去。

“但是正常结构的直升机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可能,主旋翼和尾桨是通过传动机构硬耦合起来的,没办法调节相位差,而且它们的噪声水平也不在一个等级上,做不到抵消。”

无论怎么看都是绝杀。

之前对于MA60的投资,毫无疑问是一次赌博。

为什么是华夏人?

他对于任何国家都没有偏见,但这实在不符合科学规律。

华夏人此前在直升机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

现在上来就直接甩王炸?

“这个低噪声的螺旋桨,在气动效率方面会不会存在问题?”

甘贝利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一个怎样的答案。

一方面,他希望对方的技术至少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出一些缺憾,因为这意味着一种“取舍”而非全方位的碾压。

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因为无论如何,他都已经决定要把新技术应用在自己正在进行计划的新直升机上。

而常浩南早就已经预判到了他们会有类似的问题。

因为单从旋翼设计角度考虑,效率和安静性确实是一对矛盾的性能。

他看向站在身后不远处的刘洪波和郭靖山:

“把飞机的技术手册给甘贝利博士看一下。”

很快,一份早就准备好的、中英双语的资料就被交到了甘贝利手中。

其中甚至杀人诛心地写着跟原版海豚的对比。

数据详细到连发动机输出功率曲线这种内容都有。

当然这倒不是最近才临时赶制的,而是之前参加新加坡航展的时候,当宣传材料用的。

只不过最后下订单的几个都是非洲小国,人家根本没看这些玩意。

只是跟紧挨着的AS365N1肉眼比较了一下,便干脆利落地签字下单。

直接上演了一出同人逼死原创的戏码——

虽然做工和寿命确实是差了点,但功能更多(带武装)、性能更好(悬停时间长)、而且还更便宜。

要啥自行车啊。

作为直升机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甘贝利自然直接就找到了关键数据。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旋翼本身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但重新设计之后的传动系统让更多的发动机功率得以有效输送到旋翼端。

相比起来,那3%左右的效率降低简直不值一提。

甚至被当做测试误差都没问题。

作为航空工程师,甘贝利当然能看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绝不是随便写写骗人玩的。

再者说,刚刚的试飞总不可能是假的……

“难以置信……”

“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