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之前确实无意中跟我说过,希望这个东西能在明年春天之前投入使用,还说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郭林擦了擦额头上流下来的汗水:
那就成了一锤子买卖。
但测试过程肯定不能这么来。
“我怎么一次都不知道?”
于是,徐洋就打了个飞的,从京城赶到了金陵。
“这半个月功夫,他打电话问过我四次进度,虽然每次都没多说什么,但按说不至于这么频繁才对。”
“四次?”
听到这个回答,徐洋心态复杂地微微撅了撅嘴。
一片嘈杂之中,徐洋从车上拿起一个大喇叭,对着人群有条不紊地下着指令。
对方传达了常浩南的意思,表示他们之前一直等的军用GPS接收模块已经拿到,并正在送往金陵电子14所的路上,希望她能尽快过去,把GPS干扰设备的项目收收尾。
所以这个测试必须得在一片极为开阔的地方才能进行。
她轻轻吸了吸鼻子,只觉得身上被刚刚一路上漫天飞舞的悬铃木飞絮搞得有些不舒服。
不过,这个制导并不是自动驾驶。
不过对于徐洋一個地道的京城人来说,这里的气候反而不太容易适应。
“明年春天之前?”
本来郭林只是随便一问,但这个突如其来的时间点让他有些奇怪:
“这个时间有什么特殊的么……还是常总有什么其它计划?”
“这我就不知道了……”
说话之间,小车已经被推到了降落跑道的起点处。
等一会,它将在这里被“释放”,用于模拟一枚GPS制导炸弹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
“路径坐标点1-10设定在跑道上面,11-14沿着滑行道设置,16-20进入停机坪……”
四轮小车的机动性毕竟比只能依靠弹翼的炸弹要好得多,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干扰效果,路径设置也相对比较复杂。
实际上就是一架飞机降落在跑道上,然后沿着右侧的滑行道滑回停机坪的过程。
“好,设定完成,准备释放!”
随着徐洋一声令下,测试人员接通了蓄电池的电源。
紧接着,这辆略显简陋的小车便晃晃悠悠地向前行驶而去。
徐洋和郭林则一路跟在后面,观察它的行动轨迹。
因为90年代的GPS精度还比较有限,所以如果细看的话,其实有点画龙。
不过,总体上还是沿着预设路线前进的。
十几分钟后,两人一车顺利到达了预定的坐标点,也就是停机坪上车队的位置。
偏差大概在2米左右,也符合军用精捕获码的精度标准。
当然,实际使用中,由于制导武器的速度远比这辆小车更快,武器上面的芯片算力也赶不上笔记本电脑,再加上卫星定位对于高程的精度很差,所以命中精度一般到不了这个水平。
像是卫星制导炸弹,一般精度会在10-30米左右。
当然,还是远远小于杀伤范围。
“把车送回去,准备开始干扰测试!”
……
停机坪上,操作干扰机的实验小组已经把设备转移到了临近跑道的位置,并且把位于圆柱侧面的发射天线对准到半空中。
由于很多GPS制导武器的接受天线都有定向能力,因此直接从地面发来的干扰信号很可能被过滤掉,需要经过电离层进行一轮折射,以模拟从太空发下来的卫星信号。
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整个干扰机工作状态的额定功率很大,而且电路设计也很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