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节流阀推动到底的同时,两台发动机在半空中向下喷出带着马赫环的淡蓝色尾焰,机翼也在短短不到7秒钟的时间里,调整到了阻力更低、更适合加速的68°后掠角状态。
何明对这架飞机的性能已经基本心里有数,因此注意力也就没有一直放在外面的飞机上,在听到波斯人的评价之后当即解释道:
在发动机达到起飞推力,并稳定了几秒钟之后,付国祥松开刹车,飞机开始轰鸣着在跑道上加速。
身后传来的推背感让付国祥自己都有些意外。
站在为首那名波斯将军身边的一名上校盯着看了一会,然后估计道。
F14毕竟是相对成熟的设计了,改装之后的“首飞”和真正的首飞毕竟不完全一样,在飞行科目的设置上面要开放得多。
增大后掠角会大大降低机翼提供的升力系数,但是……
说这句话的时候,何明甚至有一种错乱的感觉——
力大砖飞的原理,竟然有一天能从自己嘴里面讲出来。
真是神奇。
“另外。”
何明的语气突然有点憋笑的意思:
“我可以向您保证,那架飞机在试飞之前已经加注了标准量的燃油,绝对没有提前打开发动机消耗燃料,从而降低起飞重量的情况出现。”
听到这句话,就连那位波斯将军都直接笑了出来:
“嗯,我们刚刚也一直在盯着呢,你们确实没在这方面耍花招……”
二人说的是当年波斯采购美军战斗机时候的事情。
当时的候选对象分别是格鲁曼的F14和麦道的F15。
本来后者的飞行性能应该是要好得多的,但格鲁曼方面特地让麦道先进行表演,自己的F14则在地面上一直开着发动机消耗燃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推重比层面的劣势。
虽然真伪实际上已经不可考,但这个故事还是成为了国际军售领域著名的都市传说之一。
短暂的玩笑过后,何明很快回到了正题上:
“言归正传,除了海平面推力更占优势以外,我们在涡扇9A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叶片分离流主动控制技术,可以应付非常极限的进气畸变。”
“虽然,具体的飞行包线数据,还需要等我们的试飞员把结果飞出来,但从定性角度讲,改进之后的F14,可以允许飞行员进行过去无法想象的暴力机动,比如……你们反正也已经看到了。”